羽毛球会有火花么(兼项确实不容易)

刚刚过去的泰国公开赛,杜玥女双拿了亚军,混双闯入八强,总共打了8场比赛,共耗时8小时32分钟。女双决赛打到最后,可以看出她的体能确实出现了一些下滑。关于兼项的问题,又一次被大家提起。很多球迷朋友认为兼项太耗费运动员的体能和精力,不应该再让运动员兼项;但也有朋友提出疑问,在羽毛球的历史上,兼项并且两项成绩都很辉煌的运动员并不少,为什么现在兼项队员却很难做到?

我个人的看法,在培养运动员技战术能力、意识的全面提升层面上,兼项是很必要也很有用的。中国的专业队的小孩刚开始的练球的时候都不分项,大家有机会可以关注一下全国青年锦标赛之类的比赛,小队员不仅仅是兼项,很多是单双混全上。我们一贯培养运动员的思路是“技术全面,特长突出”,而兼项就是能够让队员的技术全面,同时在更多的实战机会中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为之后的分项打下基础。

羽毛球会有火花么(兼项确实不容易)

羽毛球5个单项虽然各有特点,但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它更像交叉学科的概念,不同单项之间技战术的交流,往往能迸发出新的火花。可能大家都不知道,罗毅刚指导主攻男单,但他拿到过全英公开赛混双的铜牌;男单世界冠军孙俊,曾经在全运会上拿到过混双的冠军。现在女双的郑雨在地方队主打女单,征调到国家队女双组之后,刚去打国际比赛的时候连着赢韩国组合,韩国组合对郑雨的单打出球线路那是相当不适应。包括在国家队中,双打组的教练贺向阳也调到女单组进行指导;这次成都集训,女单组和女双组每周也会有合练。

也就是说,兼项这个形式,无论在比赛还是训练中,都是提升运动员全面性的一个有效手段,但这是从理论角度来说的。现在世界范围内兼项并且都能拿到好成绩的人越来越少,国家队也提出原则上不让运动员兼项,就是考虑到实际的问题。

上面我们说的都是兼项中两个项目的兼容性,但是在实际中,任何两个项目之间还有它的相异性,这就给兼项带来了困难。以常见的男双和混双兼项为例,二者特点不同,节奏不同,这就要求运动员的技战术应用的心理状态调整都要有区别。男双中前半场以抽压为主,速度快,攻防转换快,反应时间短,线路变化的空间不大;而混双整体节奏较慢,中前半场以控制球、创造机会为主,所以整体出球力度偏“软”,有比较充分的反应时间,线路变化空间大,斜线的运用比男双多。夸张点说,这完全是两个节奏,所以兼项难就难在需要在两个节奏之间快速的转换,就好像你在高速路上,一直保持高度档前进,跑个几百公里没问题;或者你在一个大长坡上,保持低速档慢慢往上爬,也不会太累;可把这二者一结合,在市区复杂路况开车,一会提速一会急刹一会跟车的,那就太熬人了。这就是兼项最累的地方。

羽毛球会有火花么(兼项确实不容易)

上面说的还是常规状态,如果一个男双主要打网前的人去兼项打混双,那就不仅仅是两个单项之间的区别了,你连自己的活动区域、责任范围、技术运用都得变,那真的就太难了,所以能做到这点的都是极其优秀的运动员。

因为兼项的这个特点,所以它难,所以它对运动员体能和精力的消耗就很大。很多业余球友会认为就体能消耗来说,两场双打=一场单打,起码从负责区域和跑动范围上来看好像就是这样,所以兼项对体能和精力的消耗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个看法我个人不太认同,上述开车的例子中,三种情况哪种最耗油,一目了然,羽毛球兼项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兼项对运动员体能精力要求都很高,我认为能够兼项的运动员必须要能做到在其中某一个项目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游刃有余的去面对这个项目,给兼项的另一个项目留出足够的体能和精力,去拼,这才是兼项理想的状态,过去的金东文、李龙大都是典型的例子。不过目前世界羽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在某一个项目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两个项目都没优势,都是尽全力去拼,那体能和精力肯定是撑不住的。中国队现在绝大部分队员不兼项,从比赛的角度我认为是正确的,可以集中大家的优势去冲击重点。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兼项的作用还可以继续发挥。

(摄影:shi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