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白马电竞酒店(滑县各乡镇村庄名称的来历)

滑县白马电竞酒店(滑县各乡镇村庄名称的来历)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滑县段

滑县村庄的命名,概有七个方面,即姓氏、地理特征、历史事件、故事传说、人、自然实体、冢(墓)及其它。研究这些地名,不仅可以了解滑县的地理特点,风物人情,而且可以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丰富多彩的故事传说中增加知识,陶冶情趣,培养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以姓氏命名

滑县村庄,以姓氏命名者居多。全县自然村959个,其中以姓氏命名的约占60%,如赵庄、王庄、李庄、上官村、张庄、郑庄、李胡寨等。

二、以地理特征命名

不少村庄,以地理特征命名。如桑村,旧志载“古卫有桑间濮上之地”,桑间,即今桑村一带,相传古时这里桑树成林,该村恰在桑林之间,故名“桑村”。

道口,早在金朝时期,黄河流经此处,道口为黄河左岸金堤上的一个渡口,因最早系一李姓人家在此摆渡为生,故称李家渡口,最后演变成今天的“道口”。

白道口,白道口地处黄河故道,据《水经·浍水注》载:“河水旧于白马县南溢,通濮济黄渎”,“决白马之口,魏无黄济阳。”据《竹书纪年》记载:“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河水,以水长垣之外也。金堤即建,故渠不断,尚谓之白马渎。”梁惠成王十二年,筑金堤抵御水患时,这里是一个渡口,又因几户姓白的人家在此以摆渡为生,故人们将渡口称为白家渡口,后演变成白道口。王道口、谢道口等均以黄河渡口命名。

半坡店,明朝永乐年间,荣氏夫妇自山西洪洞迁居黄河西岸半坡处,并于此开店度日,故名“半坡店”。

八里营,春秋时卫灵公墓在此,因距卫王城八里而得名,后“茔”演变为“营”。

三里庄、八里庄、五里铺、五里屯,均以距旧县城的距离得名。

沙窝、沙店、沙河头因近沙而得名。

大滹沱、小滹沱,北滹沱、潭村因傍水而得名。

北齐丘、肖齐丘、南齐丘、宋塔丘、孙塔丘因依丘而得名。

申堤上、申堤下、丁堤口等以黄河堤岸命名。

滑县白马电竞酒店(滑县各乡镇村庄名称的来历)

滑县老火车站

三、以事件和故事传说命名

瓦岗寨,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齐景公和晋定公在南燕国(今滑县牛屯带)东北的瓦地会师。人们为纪念此事,便于高处以砖建亭,史称此地为瓦岗。隋大业七年(611年),翟让领导农民在此安营扎寨,聚众起义,故名瓦岗寨。起义军在这里搭帐篷,秣马练兵,赈济饥民,斩贪官杀污吏血染池塘,故有瓦岗寨附近的彭庄(篷演变为“彭”)、马庄、慈周寨、赤水等村名。

高平,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白发飘飘的老者,赶着一群鹅,后来,那个地方就叫赶鹅。后来让鹅在一个古潭里游泳觅食,时光飞逝,沧海桑田,那个地方出现了五个谭村。后来,据说他养的是天鹅,天鹅吃饱后飞上了天,飞的又高又平,那儿就是现在的高平镇。

老庙,据说,老爷庙乡在明朝时期位于古黄河北岸。每到汛期,黄河中水妖就会兴风作浪,向人们索要童男童女、猪羊等,稍不如意,便施法波涛冲岸,淹没田地、村庄,人畜死伤无数,附近14个村庄经常哀鸿遍野。人们多次和水妖斗争,都因力量悬殊而失败。无奈之下,部分群众选择逃荒要饭,远走他乡。剩下的村民忍气吞声,一边承受着黄河水妖带来的痛苦,一边祈祷上天。后来人们的诚心打动了上天,主管水的祖师爷可怜这方世人,就下凡点化民众在黄河岸边建造了自己的塑像。黄河水怪自知作孽深重,以为是祖师爷下界要查办他,便遁水远去,从此水患消失。14个村的百姓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祖师爷的恩德,捐款在塑像上建起了庙宇,即老爷庙,并保持香火不断。老爷庙很灵验,凡事有求必应,前来求财、求官以及许愿的人络绎不绝。老爷庙的名声越传越远,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庙宇几经翻新扩建,规模最大时占地30余亩,随着人员的集聚,渐渐形成了一个辐射周围80多里的老爷庙大集市。由于老爷庙的知名度高,后来设立乡镇时便以老爷庙命名,俗称老爷庙乡。

岳村,宋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率兵战胜金人处,故村以岳命名。

孔村,春秋时,孔子适卫,路经该村三次并留宿得名。今孔村有至圣三至卫留宿之古迹,并有碑记赞曰:“周流天下思明君,上悲天命下悯人,归过此地三留宿,木铎为教觉愚民。”

鸭固,相传明朝时,有人从开封到北京进贡宝鸭,路经该村时,宝鸭先后死掉两只。为纪念宝鸭,将该村命名“鸭故”,后为避“故”之不祥,改称今名。

谢庄,原名相庄。李文战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失败后,清兵抄袭,造成人烟稀少,村落荒芜,取衰落之意,改名谢庄。

董固城,一说金广威将军屯兵于此;一说汉董卓据此而得名。

泥马庙,《南渡录》云:“康王(徽宗第九子)质于金,间道奔窜,倦息崔府君庙,梦神人曰:‘金人追骑已到,王宜速去,已鞲马门前候。’王觉,马已在侧,跃马南驰,河既渡,而马不前,下视之乃庙中泥马也。”当地人建庙祠之,并以此名村。

赶鹅,古时,有人为唐王进贡宝鹅,路经大潭(周潭村北口外)浴鹅,鹅浴后,腾空而飞,二位使臣急追,赶于此地,故名。

牛星丘,汉武帝时有斗牛星落在牛身上,牛死后葬于此,故名牛星丘。

滑县白马电竞酒店(滑县各乡镇村庄名称的来历)

滑县一中老餐厅

四、以自然实体命名

白马墙,白马故城遗址,因白马山而得名。今之白马墙,因朱全忠避父讳,凡“城”皆改为“墙”之故。

曹村,春秋时,此处有一漕河,取村名“漕村堡”。后因漕无水,改“漕”为“曹”。

五、以人命名

焦虎,明初,焦龙、焦虎二兄弟从山西洪洞迁此,后焦龙迁往他乡,焦虎留居此地故名。

上官,早在北宋之前,此地乃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名为柳青渡口,那时,黄河水经常泛滥成灾,致使这里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防止水患,以镇水魔,民众便自发捐款在此渡口铸起铁牛一尊,并将此地取名为铁牛渡口。《重修滑县志》载:“昔人多铸铁为牛,投诸水中,谓可镇水患。”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今开封市)后,此地乃京城近区,村落集市发展得较快,商贸业繁荣兴旺,于是,铁牛渡口改为铁牛镇。宋仁宗(赵祯)十四年连降暴雨,黄河泛滥,河防危急万分,在这种情况下,镇河将军上官辉率民众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职。朝廷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后人又将此地改名为上官镇。

赵营,因明初燕南候赵永在此安营而得名。

马兰,原名金火镇。明初,镇人火烧镇西二里之灶爷庙集,集市移至该镇,以集头马兰命名。

英公,《唐书·列传》云:李勣(徐世勣)客卫南后封英国公,相传该村为英公流寓处。

山峰村,原名前阁村。1946年该村陶山峰为革命壮烈牺牲。为纪念烈土,将其村及附近三个自然村同时命名为山峰村。

六、以冢(墓)命名

尖庄:因村北有汲黯冢得名,后雅为尖庄。“尖”为“汲黯”二字反切音。

冢上:因村南有战国时惠子冢得名。

庄子营:以村东有庄子茔而名之,后“茔”演变为“营”。

七、以其它命名

城关,老县城,原滑县县衙所在。

小铺,该村坐落在黄河故道一荒坡处,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始搭两个草棚,称南北草坡。后因交通发展,过往客人逐渐增多,设有店铺,又因南草坡比北草坡居民少,将南草坡称为小铺,北草坡称为大铺。

王庄,最早政府驻地建在后王庄村而得名。

留固,明朝洪武年间,有人从山西洪洞迁至该村,有人在燕王扫北时落户于此,由于此处土地肥沃,人们相处顺和,都愿在此永留固居,故名“留固”。一说元代末年中原战乱,当地只剩下三户人家,为了表达永远在此处稳定居住的愿望,将该地命名为“留固”,取“永留固居”之意。

万古历史悠久。夏朝时,夏帝少康于少康元年(公元前1961年),封伏羲后裔彭祖孙元哲于豕韦(今万古镇妹村),建立豕韦国,又称韦国,后称韦城。《说文》:豕,彘也。也就是猪。这与韦国国民崇拜猪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曾在此置韦城县,金废。万古镇史称“都隆集”,后称“万户”,明初,取“万古长青”之意,得名“万古”。

四间房,元朝末年,本地居民被元人屠杀一空,明洪武年间,郭、张、戴、马(一说王、郭,戴、马)四姓从山西洪洞迁民于此,取“四家房”,后演为“四间房”。

慈周寨,《滑县志》载: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春,韦城(县东南妹村)人翟让起兵于东郡瓦岗寨时,曾在瓦岗寨东北四公里的地方设济贫处,赈济饥民,后发展为村镇,取名慈周寨,取慈善苍生,周济天下之意。

老店,史称老牛店。

大寨,1957年设大寨公社,1984年改乡。

牛屯,附近原有3个牲口贸易集市,后来合到为一个大集市,由于以牛、驴贸易为主,又因叫驴市不雅,故叫牛市集,后称牛市屯。

枣村,以前此地多枣树,有枣园之称,故而称为枣村。

妹村:殷承韦氏故国。隋建韦城县于此。明洪武三年,王忠由山西洪洞迁此村时称“沫子村”,因讳《诗经·鄘风》中之沫字,改名“妹子村”。

小韩:明朝洪武年间,肖、韩两姓人家迁居于此,取村名“肖韩”。后因连年灾荒,肖氏人逃荒未归,渐演变为“小韩”。

滑县亲,您家是哪里的,您知道家乡名字的来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