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炎炎夏日中医外治疗法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是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炎夏日的到来,也代表着即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在这个时期,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徐道明提出,趁着阳气旺盛、大自然的“温热”特性,通过中医外治疗法如三伏灸、三伏贴等,结合中药内服、食疗和按跷导引,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温阳散寒、补虚利湿的效果,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和根治“冬病”。1.jpg
“三伏灸”遵循《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三伏天采用艾灸的方式,利用大自然阳气最强的时候,趁着人体腠理开泄,进行冬病夏治和养生保健,既有利于药性的快速渗透,又可祛湿驱寒,事半功倍。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传统特色疗法中心开展的“三伏灸”包括督脉灸、雷火灸、耳管灸、脐灸、麦粒灸等多种疗法,根据个体的不同疾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灸,选择适合的灸法。
督脉灸:督脉灸又称为“铺灸”、“长蛇灸”、“火龙灸”,是一种在背部督脉循行处用中药粉、生姜沫、艾绒施以隔药灸的疗法。通过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如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达到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效果,对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雷火灸:雷火灸属于火热灸,是一种纯绿色无创伤性的外治方法。使用特殊的艾条,包括多种中药成分,如沉香、干姜、茵陈、当归、木香、羌活、乳香、麝香等,起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散淤、消炎镇痛等作用。
耳管灸:耳管灸通过耳中施灸,使温热之气传感到耳中,激发经气,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除寒、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在面瘫、耳疾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脐灸:脐灸是在肚脐上施以隔药灸的方法,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通过艾火的纯阳热力渗透肌肤,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健脾和胃、温补下元,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麦粒灸:麦粒灸是一种特殊的艾灸方法,所需艾绒较少,烟雾小,刺激量可控。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对风寒湿痹、寒痰喘咳以及脏腑虚寒、元阳虚损引起的各种病症疗效较好。并且,它可以精确刺激穴位,利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三伏灸适用于以下症状:
痛症: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女性痛经、产后多关节痛等,三伏灸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功效。
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经常感冒等,三伏灸对此类疾病的效果显著。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三伏灸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等功效。
体质虚弱:如易疲劳、四肢冰凉等体质虚寒者,可以改善体质。
儿童保健:适用于小儿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泄泻、厌食、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此外,“三伏灸”还可以与“三伏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灸应根据具体的时间安排:
伏前灸(10天):2023年7月01日-2023年7月10日
初伏灸(10天):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
中伏灸(10天):2023年7月21日-2023年7月30日
加强灸(10天):2023年7月31日-2023年8月09日
末伏灸(10天):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在进行三伏灸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健康小贴士:
艾灸后不可立即洗澡,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艾灸前洗澡,或者艾灸后隔3小时再洗澡。
避免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忘掉疾病和烦恼,这有助于提高艾灸的疗效。
通过三伏灸这一中医外治疗法,在炎炎夏日中,借助大自然的阳气旺盛和温热特性,进行身体的保健和治疗。无论是疼痛症状、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还是体质虚弱和儿童保健,三伏灸都具有显著的疗效。在配合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进行三伏灸,为身体注入夏日的温暖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