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呼吁:国企、事业单位应当承担更多的就业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于4月26日发布了《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三方面政策: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
《通知》提出,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对于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无法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同时,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挖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统筹自然减员,加大补员力度。1.jpg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缓解就业压力,助力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形势渐趋平稳,一系列政策发力,稳经济举措显现出明显效果,经济进入疫后复苏上升期。但仍需注意到,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结构性失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国办发布《通知》,出台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作出强调,要求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预计2023年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158万人。另一方面,市场吸纳能力有限,不采取超常规措施,无法让这么多人顺利就业。兜牢民生底线,把失业率控制在目标之内,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要发挥积极作用。这就需要在两个层面持续加力:一方面,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要夯实社会责任,尽可能扩大招聘规模,挖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加大补员力度,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为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创造条件,给予政策支持。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机关事业单位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给予见习补贴,用于支付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这些都是令人期待的新政。
令人欣喜的是,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12万人。3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07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达到118万人和40万人,同比分别增加10万人和2万人。
就业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大事”,必须要措施硬核、行动坚决。随着各项政策杠杆持续加力,经济企稳回升,企业扩大用工规模,募集见习岗位不少于100万个……多措并举,把就业优先战略落到实处,必将带动就业形势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