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酬大变局:严格绩效考核背后的市场化改革

2023年,国有企业薪酬体系出现了明显变革,许多员工在绩效考核中面临降薪,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此次变革的背后是国企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企业在经济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加强了对绩效的严格考核,也加速了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人才的吸引。以下是对这一变革的深度解析:

1. 绩效考核压力下的降薪潮

一线城市的国企员工沈策在2023年经历了入职以来最大的薪资降幅,这并非个案。全国范围内,诸如西南地区一家地方国企、建筑等传统行业企业也纷纷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与之相关的绩效薪酬出现下调,尤其在管理层和行政岗位更为显著。

这种降薪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部分企业在经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开始加强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这也是对国企改革一直以来提出的“能上能下”市场化薪酬机制的真刀真枪的落实,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员工薪酬进行差异化调整。搜狗截图20240106104511.jpg

2. 新兴产业和技术岗位的异军突起

然而,降薪并非全面普及,新兴产业和技术岗位薪酬却呈上涨趋势。一些国企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看到了发展的新机遇,为了吸引专业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例如,一家主营新能源的央企子公司计划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薪酬,以满足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这表明,国企正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对人才的精准引导,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人才市场价值得到更为科学和灵活的认知。

3. 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力

国企薪酬大变局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化改革的需要。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多位国央企人士以及专业律师那里获悉,国企正在逐步推动市场化改革,真刀真枪地兑现“能上能下”的市场化薪酬机制。过去,虽然很多企业建立了类似的薪酬机制,但真正执行的并不多见。

近年来,国企经营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不少企业选择了更为灵活和科学的市场化手段。朱昌明指出,2023年以来,国企的考核力度加大,不再仅仅依赖年底的考核,而是在每个季度进行小考核,拉开员工的薪酬差距。

4. 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并非降薪,而是更注重“能升能降”的市场化薪酬机制。国企薪酬改革将更加关注对创新、科技类人才的重视。通过股权、跟投等长期激励手段,提高对相关人才的吸引力,使国企能够更好地在市场中寻求发展机会。

此外,国企还将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加速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市场化改革将成为推动国企改革、转型、发展新产业的有力工具,通过对收入的合理引导,推动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的来说,国企薪酬大变局不仅是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更是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需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薪酬体系,国企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