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救治|白血病老伯感染结核命悬一线 个体化治疗助其转危为安

2022年底,年过六旬的朱老伯于出现乏力、气促、发热、夜间冷汗、咳嗽等不适,在外院予骨穿与骨髓活检后,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给予化疗骨髓抑制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后,又陆续出现了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症状。虽然外院采取了对症支持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经熟人推荐,2023年初,朱老伯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做进一步治疗。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朱老伯除了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还被确诊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于是立即被结核科收治入院。入院治疗后,朱老伯病情依然在进展,不仅反复高热,而且双肺病灶不断增多,气喘加重,鼻导管吸氧改为高流量,医生不得已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由于之前治疗白血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导致身体免疫系统抑制,血小板、血细胞、红细胞均告危急值,这无疑加重了结核病的病情,另一方面,抗结核药物又可能加重骨髓抑制,此时让临床治疗一度陷入两难,但是我们结核科救治团队曾接收过大量此类患者,经过全科医师的认真分析讨论,为朱老伯制度了个体化诊疗方案,护理团队也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专项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协助医生解决问题。

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朱老伯病情得到了控制,各项指标开始好转,经过20多天的治疗后终于控制住病情,出院坚持用药,门诊密切随访,出院当天,他专门向医护团队送来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4.jpg

全程参与朱老伯救治的结核科副主任医师刘萍表示,对于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在用免疫抑制剂之前,一定要做结核病的评估,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容易感染结核病,或者引起既往结核病的复发,所以需定期复查结核相关指标。若此类人群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必须要警惕肺结核的出现,应及早前往定点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