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强孰弱高下立判(刘邦有四个优势,项羽若能学会其中两点,历史轨迹也会有所改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信念,表达了对项羽的崇敬。

而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则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可见对这位名垂青史的西楚霸王,世人有着不同的见解。而提起项羽,绕不开的一位英雄人物便是大汉开国皇帝刘邦了,两人可谓是既生瑜何生亮,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恐怕就不会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了。然而,真的是因为一场鸿门宴就决定了楚汉相争的大局吗?出身底层的地痞无赖刘邦,为何能在秦末群雄逐鹿之中脱颖而出,击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孰强孰弱高下立判(刘邦有四个优势,项羽若能学会其中两点,历史轨迹也会有所改变)

其中原因大概可分四点:

一、识人用人

二、克制自己

三、利于百姓

四、个人格局

在用人方面,刘邦知人善任,曾在宴会上无不得意的与众人说: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孰强孰弱高下立判(刘邦有四个优势,项羽若能学会其中两点,历史轨迹也会有所改变)

而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在鸿门宴上错失良机。除此之外,刘邦对贤人肯于放下身段,即使是在一统天下之后,也不以大臣忠言逆耳而迁怒大臣。例如刚直强硬的周昌,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撞见刘邦与戚夫人亲热,赶紧退下,刘邦在后追上周昌,拽住他骑在他脖子上问他自己皇帝当的怎么样,周昌仰着头说刘邦是桀纣一样的暴君,刘邦却没有责罚周昌,而是笑笑了事,反而更加敬重他。

世人皆知刘邦是个酒色之徒,流氓无赖,在进秦王宫后,本想享乐却听从张良等人的建议封存财宝,退出王宫,丝毫不动王宫里的美女财宝。可见刘邦的从谏如流,也可以看出刘邦的自我克制能力之强。与百姓“约法三章”,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即使在开国之后,依然休养生息。

孰强孰弱高下立判(刘邦有四个优势,项羽若能学会其中两点,历史轨迹也会有所改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换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上限。“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也”虽然都表现出了豪情壮志,但前者还表达了对成功者得尊敬,自信和谦虚。而后者则透露出一种对成功者得轻视,自负和骄傲。这也从后来二者的所做所为可以体现出。

刘邦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而项羽刚愎自用;刘邦心怀天下,以皇帝为目标,而项羽却只满足于霸王之位,开历史倒车想回到战国时期;刘邦图大利,不惜小惠,与将士共富贵,虽然言辞粗鄙,但手下人能得到真好处,项羽却贪念眼前小利,眼界太小;刘邦为大业不惜妻儿老父,虽然不近人情但却意志坚定,项羽妇人之仁优柔寡断。方方面面的比较之下,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孰强孰弱高下立判(刘邦有四个优势,项羽若能学会其中两点,历史轨迹也会有所改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从刘邦和项羽的胜负来看,领导的个人魅力在集团发展中至关重要,领导的格局,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团成员的质量和规模。其格局和目标决定了集团的成就和发展前景。若当初项羽能做到上述四点中的两点,相信历史轨迹也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