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读书是一件很普通也很重要的事,一本特别的书可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迹,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人生选择。日前,央视总编室微信公众号“CCTV看点”刊发文章,揭秘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本影响至深的书。

0-10岁:《新华字典》

很多人问白岩松:“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白岩松说:“我的答案永远是一样的,当然是《新华字典》了。”

在食指写下《相信未来》的1968年,白岩松出生了,他觉得上世纪60年代剩下的那两年在文字上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刚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当白岩松拉开70年代的书架,会把哪本书从生命坐标中拿出呢?

其实确切地说,在70年代白岩松还没有书架,只有一本《新华字典》。白岩松说:“没有《新华字典》,我走不进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它的博大精深,让我从文化意义上开始一步步成为真正的中国人。《新华字典》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白岩松曾谈到一个有趣的对比:在中国这几十年的历程中,《新华字典》始终伴随着“一斤猪肉”,非常奇妙。他说:“1957年,《新华字典》1块钱一本,当时的猪肉是9毛4一斤,到了1998年,《新华字典》是11块钱一本,而猪肉是10块钱一斤,现在的《新华字典》有很多版本,但大致平均下来是20块钱一本,而猪肉居然也达到了20块钱的标准。我们很难说一斤猪肉会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但是一本又一本跟它同样价值的《新华字典》,却推动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中国人。对于我同样如此。”

“要是没有《新华字典》,没有我从最简单的一个又一个汉字开始认识起,一直到后来,我怎么会有勇气、有能力翻开一本又一本或厚或薄的书呢?如果我不能翻开那些书,我的很多困惑、我的很多未知怎么能在我的面前陆续打开呢?成长是什么?成长不仅是年岁慢慢增长,更重要的是内心所累积的一个又一个问号慢慢地得到答案。”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10-20岁:《朦胧诗选》

白岩松说:“当我回望我的18岁,就是1986年的时候,饥饿的记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我觉得竟然如此明确的饥饿的记忆,都不如与阅读有关的饥饿的记忆更让我刻骨铭心。”

高一高二时期的白岩松,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用白岩松自己的话说,“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直到高三,白岩松才意识到,是该冲刺了。后来白岩松制定了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

然后,白岩松迎来了自己的18岁。白岩松说:“当我回望18岁,就是1986年的时候,我觉得最鲜明的记忆就是‘饥饿’。”

对于当时的白岩松来说,这种“饥饿”是双重的,并不仅仅是胃里头实实在在的饥肠辘辘。即使白岩松当时有着如此明确的饥饿记忆,他却觉得,所有的记忆都不如与阅读有关的饥饿更让他刻骨铭心。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白岩松说:“在我现在的藏书当中有很多本都在86年买到的,而使我的生命发生重要转变的好几本书也都与86年有关。我很惊讶,当我打开《朦胧诗选》的时候,我赫然看见了:1986年5月8号购于王府井书店。你知道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来说,北京王府井书店像一个教堂,你几乎去就像去朝圣。”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当我们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两句话。白岩松说:“当我读到了这两句诗,以及书里那么多诗之后,才真正从草原上来的年轻人变成了北京人,从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我突然我意识到,在别人心目当中是如此朦胧的诗,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读懂,因为它反映的是我们的心声,从此让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不会再去跟着爷爷奶奶或者父辈们去延续他们已经熟悉的那套话语,我变成了开始思考中国各种问题的、有责任感的、并且开始拥有自己独立思维方式的中国人。”

“《朦胧诗选》就是这样深深地改变了我,在《朦胧诗选》当中我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开始独立。”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20-30岁:《曾国藩》

似乎在一夜之间,80、9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白岩松说:“每一代的青春都不容易,不要把自己的青春搞得那么矫情。每个人的20岁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青春沼泽地,我明白青春时期的人难免会有一些矫情,但需要自己走出去。再说,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去寻求倾诉,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

那么白岩松的青春时代又是怎样的呢?90年代中期,20多岁的白岩松走进《东方时空》,成为了《东方之子》主持人。回忆起年纪轻轻便负起重任的感觉,白岩松说:“我知道在自己的生命历程里当然是没有这样的底气的,因此要不断去学。阅读在帮助我,其中有一套厚厚的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浩明的《曾国藩》。”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唐浩明研究曾国藩家书多年,最后锤炼成了这部书。白岩松刚加入《东方之子》节目组时,一直读的也是这部书。“最初的阅读非常快,因为书太好了,当快要读完的时候我恋恋不舍。我永远记得那一个秋日的下午,在我租来的地下室里头,墙上斑驳的光影一寸寸移动,这本书我也一页页地看完了,每个喜欢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概念,当你真的喜欢一本书,并且被深深地打动,告别是一件依依不舍的事情,但是终究要告别。”

“在《曾国藩》这套书里头我看到了最复杂的人性,有让我尊敬的曾国藩,有让我气愤的曾国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国藩,也有钻进了牛角尖的曾国藩,在一个人的身上人性竟然如此复杂,让我对人,对人性开始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当年轻的白岩松合上最后一页时,他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逐渐感悟到应该回归内心,不以简单的对错、输赢去看待世界,也更有勇气去面对新的挑战。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30-40岁《道德经》

白岩松最青睐的书是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读了《道德经》后,白岩松常常感慨,到底是什么样的夕阳流水,能启发出古人如此的智慧呢?“老祖宗把经典都写完了,我们还一边撞南墙一边去揣摩。”

白岩松说:“新世纪这10年,如果在书架中让我抽出一本记忆中的书会是什么呢?那当然就要回到老祖宗那儿了——《道德经》。我们远没有老祖宗聪明,人家没有读万卷书,也没有行万里路,但是像老子就写出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当你有机会重头去翻开这本书时你发现,老祖宗几乎把今天的什么都写入其中。”

读《道德经》,让白岩松明白如何走后半生。白岩松说书中的一段话令他深思,即人一辈子要解决三个关系:人与物质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内心的关系。

人与物质的关系是第一阶段,物质基础极为重要。接下来,面对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通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如对人性有充分的了解,相处就不难。更重要是第三点,人与内心的关系,人不能说服自己,怎么去走后半生,总结前半生?读到老子的“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白岩松突然豁然开朗,知道怎么去过下半辈子。

白岩松书(阅读指引人生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可能中国人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曾经有一个人跟白岩松开玩笑说:“别这么读,那个时候没有标点符号,你换一种方法读,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一件事儿,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这是常理。这个解读也许是错的,但它却开启了白岩松的思维,原来有很多问题可以换个角度去想。

白岩松说:“《道德经》在我快进入到中年的时候对我帮助很大,想得开很多事情,比如说它会告诉你杯子如果满了,就把它倒掉,否则再也装不进去任何东西,于是我就在2003年把我三个制片人全部辞掉了,就像计算机一样,不管你运作多大的数都要把前面的运作复零,然后才可以重新开始,是《道德经》帮助了我。”

“回顾前四十年,《新华字典》《朦胧诗选》《曾国藩》《道德经》这四本书成为我每十年的路标,反映出阅读与我人生的关系。” 白岩松说,在他看来,什么样的年龄就要经历什么,有些书现在读不进去,但过几年却放不下,这是阅读在爬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