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犹他州发现新甲龙类恐龙(美国犹他州新发现甲龙化石,揭示了装甲恐龙的更多细节)

美国犹他州发现新甲龙类恐龙(美国犹他州新发现甲龙化石,揭示了装甲恐龙的更多细节)

2009年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挖掘Akainacephalus johnsoni的骨架

7月19日《PeerJ》杂志发文称美国犹他州南部的凯恩县出土了甲龙的新种属——Akainacephalus johnsoni的化石,从而揭开了这些甲龙的多样性和进化的新细节。化石将在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展览。之前人们认为Akainacephalus johnsoni会像其他晚白垩纪的北美甲龙一样拥有平滑的头部骨甲,但新的研究颠覆了之前的看法,Akainacephalus覆盖头骨和鼻子的骨甲与亚洲甲龙更相似。

Akainacephalus johnsoni的属名来自希腊语单词akaina,意思是“角”或“刺”,cephalus意为“头”。种加词johnsoni是为了纪念准备恐龙头骨的博物馆志愿者Randy Johnson。

甲龙是一种四足食草恐龙,有着锤状的尾巴。新物种Akainacephalus生活在7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这是美国西南部发现的最完整的甲龙化石:一个完整的头骨,大部分的脊椎,包括完整的尾锤,几个前后肢的部分,以及有两个颈环和尖刺铠甲板的骨甲。

甲龙在1.25亿~1亿年前起源于亚洲,直到7700万年前,它们才出现在北美西部的化石记录中。Akainacephalus曾经在拉腊米迪亚的南部生活,这是一片西部海岸的陆地,海水淹没了中部地区,从而将北美大陆一分为二,并导致了北美大陆西部和东部地区在白垩纪晚期的95亿~70亿年前处于分隔状态。

作者Jelle Wiersma表明,降低海平面的几个地质短暂间隔造就了晚白垩纪甲龙在西部内陆的地理分布状态,亚洲甲龙在白垩纪末期几次移居到北美,成为了两个独立的甲龙种群。海平面下降暴露了贝林根陆桥,使得恐龙和其他动物可以在亚洲和北美之间迁徙。

Wiersma说:“给一个新的化石分类单元命名总是令人兴奋的,但同样令人兴奋的是,这个分类单元还能提供更多关于它的生活大背景的细节,比如它的饮食、行为或生活环境。就像Akainacephalus johnsoni的研究一样,这不仅是对犹他州晚白垩纪恐龙的第一次描述和命名,这种独特的动物也进一步证明坎帕阶后期阶段拉腊米迪亚大陆南北方的独立存在。”

Wiersma解释说,Akainacephalus的骨甲具有独特的小锥和金字塔覆盖状的排列方式,证明它与新墨西哥的结节头龙密切相关,但这两者与北美其他甲龙(背甲龙和包头龙)并不相似,反而与亚洲的甲龙(美甲龙和多智龙)更像。所以我们推测白垩纪晚期至少发生了两次迁徙事件。甲龙和许多其他动物,越过了贝林根陆桥,从亚洲移居到北美西部,成为晚白垩纪两种不同类型的恐龙:一种进化出像背甲龙和包头龙那样平滑的头部骨甲,另一种像Akainacephalus和结节头龙一样拥有突出的头部骨甲。

Wiersma总结说:“对于古生物学来说,我们可以从化石记录中更好地了解已灭绝的生物和当时的生态系统,这是非常吸引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编译:花花 审稿:西莫 编辑:张梦

来源:
sciencedaily/releases/2018/07/180719125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