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穿过风景湖大门,走过黄庄桥,沿着凤山庙路慢慢爬升,不久后视野突然开阔起来,抬眼一望,凤山祖庙到了。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登上凤凰树掩映的台阶,穿过翘角飞檐的山门,古色古香映入眼帘,一股庙香随之扑鼻而来。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与众不同的是,凤山庙的庙门很高,涂着绿色彩漆的门联更显少见,正门边两座青石狮相视而坐,憨态可掬。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祖庙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两棵古榕树摘种于左右,两道八级石阶旁是石人石马组合雕塑,与大门两旁的牵马壁画遥相呼应。龙柱、青石鼓,彩绘、壁画、雕塑,随处可见,画工精湛,雕刻精美。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明朝启祯年间(即天启和崇祯年号的并称),深青驿迎来了一位西川灌县(今四川都江堰市)的驿丞,他把家乡二王庙清元真君的香炉带到安仁里来供奉,从此与厦门的这座古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厦门灌口早期隶属于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凤山祖庙就位于现在的安仁大道旁,醒目的牌楼矗立在大路口,祖庙供奉的清元真君就是那位驿丞带来的香炉,而在不远处的深青驿也同样有座供奉清元真君的茂林庵。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清元真君就是秦朝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李二郎,人称“二郎神”。灌口就是因为地处水利工程都江堰灌溉渠口而得名,秦汉叫灌口,明朝改称宝瓶口,所在的镇也叫灌口镇,后改为灌县。灌县也在1988年撤县建市,取名都江堰。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据集美文史资料介绍,深青驿丞去世后,香炉随之弃于驿道旁,乡人便建庵供奉。不料,香火旺盛,异常灵验,乡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扩建为庙,并将驿丞的家乡灌口作为新兴集市名,以感念他的传炉之恩,灌口由此取代安仁里。可以说:“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凤山庙前殿的八幅青石窗雕就是李冰父子斩蛟建堰,造福蜀郡人民的故事,也表明了灌口凤山祖庙与四川灌县二王庙的渊源。相距千里,川闽结缘,这是两地人民对二郎神信仰的崇拜,对李冰父子治水精神的崇拜。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凤山祖庙(先有凤山祖庙,后有灌口镇,还与四川都江堰有关)


明末清初,灌口是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基地之一,收复台湾后将士把凤山庙的香火请至台湾。目前,台湾各地祀奉凤山庙香火的庙宇多达160余座,是台海两岸乃至东南亚的旅居灌口人共同祀奉的祖庙,也是厦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厦门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