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杜春在西城法院工作有17个年头了。作为立案庭诉服团队导诉组的组长她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去大厅,开始一天的工作。

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是法院每天最早“苏醒”的地方。来院办事的诉讼群众们一早就赶过来,见到“穿制服”的人出来,便涌上来。

“ 怎么查询、联系法官 ”

“ 立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

“ 想调解去哪儿办理 ”

“ 怎么注册移动微法院 ”

“ 怎么开生效证明 ”

“ 查阅档案有什么手续吗 ”

“ 法官说今天开庭,28法庭在哪 ”

……


每每这时,杜春淡定地大喊一声“大家不要拥挤,有序排队、出示证件,一个一个来……”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大厅“常青树”

37岁的杜春是不折不扣的诉讼服务“老人儿”,自从来了诉服部门,她就与诉讼服务大厅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西城法院“初代”的导诉员。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大厅之于杜春,像是自己的一个朋友。谈到它,杜春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作为大厅“金牌”讲解员,从“法院开放日”到普法宣传活动,从兄弟法院、其他单位的参观交流到职能单位的调研,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接待讲解算起来有上千场。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时光荏苒中,许多事情都变了,大厅功能不断丰富,机制流程不断健全,智能平台逐渐畅通。近几年,西城法院诉服办加强了队伍管理,成立了一支专门的导诉服务队,提供更加细心暖心,也让群众更加放心的诉讼服务,杜春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导诉小组”的担子。


奋斗的 “老新人”

2019年,杜春通过考试,正式由劳务派遣人员成为一名聘任制法官助理。见到许久未见的其他办公区的同事,杜春玩笑的自我介绍:“新人杜春,请多多关照”。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坚持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被贴上了“临时工”标签的时候。开始的时候,家人和朋友不理解,为什么放弃了进入别的单位成为“正式工”的机会,选择走一条“看不到未来”的路?

虽然有过纠结,杜春还是这么走过来了,她坚守着一方阵地,尽心尽力的服务着老百姓,她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表现出色,连续多年荣获“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先进个人”“诉讼服务之星”,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奉献着自己,收获着成长,也感受着支持与肯定。

身份的转变让杜春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工作起来更加欢快了,但杜春没有止步,争取早日通过司法考试是她一直的理想。“小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能实现呢”,她略显羞涩地说。


靠谱的“急救员”

杜春身上有着北京人与生俱来的热情与爽快,“这事儿交给我吧”“我来我来”是她的口头禅。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杜春总是愿意多干,多担。而她的理由很“质朴”,“我家离单位近,走路只要十分钟,不碍事。”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文稿写作小组周末如果有需要查找办公电脑的资料,问一句“有谁在单位吗”,杜春总会爽朗地第一时间响应“我在”或者“我可以在”。

12368小组下班后需要对当天因线路繁忙没打进来的当事人的电话进行回拨、询问诉求,她做完工作后立马过来“支援”,“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前年春节,大家共渡防疫难关,许多京外的同事无法按时返京。群众的合法诉求不能坐视不理,法院不能停摆,诉讼服务也能不停摆。从线下转为线上的具体操作需要详细说明、广泛告知、耐心解释,得让需要诉讼的群众知道怎么“办”。杜春奔波在接听群众来电、制作通告宣传册、日常消杀、上传下达等各个点位上,忙的不亦乐乎。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春运”大潮中,同组的小伙伴因家乡路途遥远,面临车票紧张、归途不顺的纠结时,她都会主动请缨坚守岗位,让家在外地的同事能够错峰出行、早点回家。这么多年,留守大年三十儿的最后一班岗,已经成为杜春的习惯。记得年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一位阿姨在大厅立完案后送给她一杯热饮,说“姑娘你辛苦了”,在那一刻杜春觉得,特别值得。


万能的“大管家”

在外是无所不能的“多面手”,在内是事无巨细的“大管家”。信息上传下达讲求时效性,重要的事项她总是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个人,然后及时梳理、汇总、核对、填报,没有一丝懈怠。工作数据的统计报送,日复一日、枯燥乏味,她总能刷新“技术”,找到最高效最准确的计算方式。

在大家眼里,担任诉服办内勤的杜春,像儿时动画片里的“小叮当”一样无所不能。任谁有什么小困难,推开103办公室的门,喊一声“小杜”或者“老杜”,她总会乐呵呵的回应着“在呢”,然后尽自己所能为同事们提供帮助。她会把大家需要的办公用品申领回来放到每个人的桌上,她留心记着大家的生日在当天送上贴心的祝福。

杜春(平凡京法人|“新人”老杜:“这事儿交给我吧”)

意料之外的温暖最打动人心。制服不小心被划开了口子需要针线,手太干燥起了倒刺需要指甲剪……杜春的小抽屉像是“百宝箱”,收藏着各式各样常用的生活小物件,以备大家的不时之需。每每大家感激地对她说“有你真好”,她又乐呵呵地笑了,“应该的!”

十七年,说长很长,老师们口中的“小杜”已经被小伙伴们喊作“老杜”;说短也短,“老杜”并不老,她仍旧朝气蓬勃、积极阳光。

脚踏实地地做事,豁达乐观地生活,杜春习惯于这样做,也希望将来的自己能一如既往。

我们大多是普通人,没有舞台镜头和鲜花掌声围绕,忙碌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多种身份中有序切换,经历很多困境,也收获许多感动。然而正是这种平淡与琐碎,才是我们的真实的生活。

致敬那些默默无闻坚守、勇敢拥抱生活的普通人!



供稿:西城法院

编辑:潘歆宇 田婧 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