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在57位开国上将里面,在1955年大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55人。有2人因在1955年大授衔时,没有在军中担任职务,所以当时没有授衔。

这两人分别是“军政双全”的王建安上将,和素有“将圣”之称的李聚奎上将。这二位将军都出生在祖国中部地区的农村,从小热爱读书。

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王建安本是一名放牛娃,平时跟着地主家的少爷偷学《三字经》。后来参加红军,又进了“抗大”学习。毕业以后,长期驰骋在山东战场上,打击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

李聚奎七岁的时候入私塾,一生机敏好学,是军中著名的儒将。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加入的就是工兵营。

王建安参加过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那就是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整编74师,“怄”死了国民党的一代名将张灵甫。

李聚奎在1930年的时候,曾经活捉了一个国民党的“名将”张辉瓒。此人有名,是因为毛主席曾经写过一首《渔家傲》,其中有一句“前头捉了张辉瓒”。

解放之后,王建安和李聚奎二位将军都参加了抗美援朝。不过,王建安因为生病的原因,1954年的时候回国了,两年后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

李聚奎在朝鲜战场上担任志愿军的后勤部长,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刚好被调去石油部门工作了,1958年才调回军队工作。

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因此,王建安和李聚奎二人授衔的时间都比较晚。王建安于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李聚奎于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一、从“乞丐”到将军的王建安

提起王建安、李聚奎这两位将军,他们一生中经历过的事,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对他们的生平进行一个简单粗略的概括。

王建安本名“见安”,1907年出生在湖北黄安的桃花沙河村。那时候还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农村非常贫穷。因为战争和饥荒,王见安当过一阵子的乞丐。

一直到14岁时候,王见安都还在地主家里打零工、放牛,并经常遭到地主家的欺辱。因为听有地主家的孩子念书,所以王见安慢慢背会了《三字经》。

后来,王见安听说外面在闹革命,所以他想到武汉去闯一闯,于是一把火烧掉了牛棚,改“见安”为“建安”,跑到了武汉并加入了吴佩孚的部队。

当了两年兵以后,王建安不满军阀部队的腐败,于是在1926年回到黄安,自己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并主动联系上了党的地方组织,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随后,王建安参加了“黄麻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王建安擅长军事指挥与政治宣传,在长征中,曾经因为部队师长牺牲,一人身兼师长与政委两职。

因此,王建安被红四方面军的首长称为“军政双全”的人才。红军到达陕北以后,王建安就到抗大学习。王建安从抗大毕业以后,奉命担任山东纵队的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

从此,王建安在山东坚守作战的时间长达十余年。在针对日军的反“扫荡”战役中和日本投降后清剿汪伪残部的战役中,屡建奇功。

1947年,王建安参加孟良崮战役,接到陈毅的电话命令,亲自组建了一个突击营,拿下了孟良崮东南一千米高的芦顶山,为战役的胜利杀出了一条血路。

同年,王建安担任山东兵团的副司令,掩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随后,他又参与指挥了鲁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

王建安少年时代吃了太多的苦,因此成年后身体一直不太好,长征中跛着一条腿给战士们打气。坚持打了十多年的仗,到了1952年又担任第九兵团司令,最后病倒在了战场上。

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1954年,王建国回到国内养病,两年以后身体好转,到了1956年回到了军中,并在当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1980年,王建安在北京病逝。

二、“将圣”传奇

李聚奎上将是一个比较传奇的将军,除了前文提到的他曾经“活捉张辉瓒”的事以外,事实上他还参与过很多著名的战役。

1904年,李聚奎出生于湖南安化,22岁就参加革命了。他小的时候,曾经在书斋里面读过一些书,后来当了将军,成为了一位“儒将”。

红军长征的时候,李聚奎是二十七团的团长;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时候,他是红一师的师长;再后来,他又成为了四野的副参谋长。

纵观李聚奎一生,功高德劭,堪称军界楷模。因此他一直有个称号,叫做“将圣”。李聚奎不仅在作战时智勇双全,而且具有非常坚定的革命意志。

1936年,红军西渡黄河以后,红四方面军的直属部队共二万多人组成了西路军。后来西路军遭到凶残的马家军围追堵截,几乎伤亡殆尽。

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在这种极其严峻的情况下,李聚奎仍然坚信红军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他为了找到东路的大部队,就化装成了乞丐,一路乞行,走了千里。

李聚奎用自己的羔皮大衣,换来了老乡的破洞皮筒子,戴着西北农民的毡帽,拄着木棍,扶着自己的警卫员,冲风冒雪,一路东行,谱写出一曲传奇的赞歌。

之后李聚奎回忆往事时说:我一辈子跟定了党,党想让我往哪里走,我就往哪里走。在历次的革命战争中,李聚奎也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李聚奎担任志愿军的后勤部长。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李聚奎提出了用“炒面”代替基础军粮的办法,解决了志愿军的军粮供应问题。

同时,李聚奎提出设立防空哨的方案,解决了运输线被美军飞机轰炸的问题。让志愿军的运输车由40%的损失,降到了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损失。

毛主席称赞这项工作为“奇迹”,美军的副参谋长阿尔其尔更是对李聚奎十分钦佩,并说:想在战后见一见这位中国的后勤部长。

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李聚奎在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重新回到了军队里。从六十年代起,他长期担任高等军事院校的校长、后勤学院的政委等职务。1981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1995年与世长辞。

结语

王建安和李聚奎这两位开国上将,都是从农村里面走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二人的身上,都有“儒将”的气质。

王建安从“乞丐”到将军,人生经历十分曲折。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偷学《三字经》。因为敏而好学,对周围的新事物敏感,所以才知道武汉在闹革命。

后来,王建安参加了红军,并随红军参加了长征。长征结束以后,他又进入抗大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因此才能成为“军政双全”的人才。

李聚奎幼年的时候上过两年的私塾,后来从军时也不忘读书学习。因此才能在战场上面智计百出,人称“将圣”。六十年代后期,他一直在军事院校任教。

由此可以看出,当一名成功的开国将领,凭借的不光是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勇气,还是得有知识和智慧。二位将军传奇的人生经历,假如要细讲,只怕几十万字都说不完。

开国上将57人名单(开国上将共有57人,有55人是1955年授衔的,后来授衔的两人是谁?)

所以,在这里只能粗略地介绍一下,对他们生平事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一下相关的史料,领略一下这些开国将军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