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标题中问题的答案先奉上:(1)成语“嗛而未发”中,“嗛”是怀恨的意思;(2)成语“万马齐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语。详情请见相关字词条。如不必须,其他内容可以忽略不计,但请口下留德。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48课,讲四个汉字,分别是“喑、口 疑、咳、嗛”,四个字全部是《说文解字》“口”部汉字,详情如下:

1、喑。读yī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从口,音声。”形声字。显然,许慎说,这又是一个方言用字。是宋齐两地对小儿哭泣不止的称谓。喑的本义就是小儿哭泣不止。结合上一课内容,不同地区的人对小儿哭泣不止各有称谓。

本义之外,“喑”还有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也是方言用法,《方言》卷一称:“平原谓啼极无声谓之唴哴,楚谓之噭咷,齐、宋之间谓之喑。”这里的平原是地名,在山东省西北部。

(2)通“瘖”。哑。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临部》称:“喑,假借为瘖。”比如《韩非子.六反》有:“人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则喑者不知。”大意是:人都睡着了,那么瞎子就不会被人发现;都沉默了,那么哑巴也不会被人察觉。

(3)缄默不语。最有名的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里的成语“万马齐喑”中的“喑”就是沉默不语的意思,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用来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诗中用这个成语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己亥杂诗》诗意)

喑的小篆写法如图: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喑的小篆写法)

2、㘈口 疑。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就是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疑”,部分设备不能正常显示。读y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小儿有知也。从口,疑声。《诗》曰:‘克歧克嶷。’”形声字。本义就是小儿懂事的样子。许慎举的《诗经》的例子出自《诗经.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这里的山字头的“嶷”,段玉裁认为是后人不识口 疑字,从岐字改定的字。《毛传》称:“岐,知意也。嶷,识也。”这句诗合在一起的意思大致就是:“(后稷)刚会在地上爬,就很聪明很乖巧,能够自己觅食并且吃饱。”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陕西教稼台的后稷像)

口 疑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口 疑字的小篆写法)

3、咳。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hái。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注意,这是咳的本义读音。《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形声字。古文的“咳”写作“孩”。就是孩子的“孩”。咳的本义是指婴儿笑。《礼记.内则》:“子生三月,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三国魏刘祯《处士国文甫碑》有:“咳笑则孝弟之端著,匍匐则清节之兆见。”(先生)在婴儿时就显出孝悌的迹象,刚会爬时就有高洁品格的征兆。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婴儿笑)

本义之外,又同“孩”。小孩。《字汇补.口部》:“咳,与孩同,小儿也。”《说文解字》中没有“孩”字,用到“孩”字时,可以用“咳”替代,但要注意用字场合。

(二)ké(旧读kài)。咳嗽。也作“欬”。《正字通.口部》:“咳,与欬同,嗽也。方书:无痰有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比如柳宗元《宥蝮蛇文》:“又善伺人,闻人咳喘步骤,辄不胜其毒,捷取巧噬肆其害。”大意是:(蝮蛇)还善于观察、等候人,听到有人咳嗽、喘息以及迈步急走的声音,就可判断出他们抵挡不住自己的毒性,于是就敏捷地攻取,巧妙地咬食、肆意地加害他们。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柳宗元在永州)

(三)hāi。有两种用法:(1)用作叹词。既可以表示伤感、后悔,也可以表示招呼人,提醒人注意。(2)叹息。发出叹气声。比如《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又比如朱自清《房东太太》:“决不垂头丧气,决不咳声叹气。”“咳声叹气”是成语,与另一成语“唉声叹气”语意相近,指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87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咳的小篆写法如图: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咳的小篆写法)

4、嗛。这个字有五个读音:

(一)xiá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嗛,口有所衔也。从口,兼声。”形声字。本义是用嘴含。后作“衔”。王筠的《说文句读》称:“衔乃马口所嗛之物,且与‘嗛’同音。故以况之,今即借‘衔’为‘嗛’。”马衔是马嘴里所衔之物,就是马嚼子,是连着缰绳上套在马嘴巴上的金属部分,借以控制马匹的活动,跟“嗛”同音,因此借“衔”为“嗛”。如图: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戴有马衔和辔头的马)

比如《史记.大宛列传》:“昆莫生,弃于野,鸟嗛肉欲蜚其上,狼往乳之。”大意就是(乌孙国王)昆莫出生后,被抛弃到旷野里,鸟儿口衔着肉飞到他身上(喂他),狼跑来给他喂奶。

本义之外,嗛还指怀恨,即心有所衔。比如《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司马贞《史记索隐》称:“嗛音衔,衔谓恨也。”大意是,景帝恼恨,心中怀恨却没有发作。后来,“嗛而未发”发展成为成语,意思就是怀恨在心而未露表露出来,其中的“嗛”,指的就是怀恨。

(二)qiàn。音出《广韵》。指猴鼠之类颊中贮藏食物的地方。《尔雅.释兽》:“寓鼠曰嗛。”郭璞《尔雅注》称:“颊里贮食处。”如图: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松鼠颊内贮食)

比如,柳宗元《憎王孙文》“(王孙)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就是把王孙比作了偷人食物的鼠类,称他们有“嗛”;

(三)qiàn。通“歉”,指歉收;不足。因以后还要讲“歉”的本字,这里不再多说;(四)qiān。通“谦”,指谦虚。因以后还要讲“谦”的本字。这也也不再多说。这两个读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均有提及。

(五)qiè。通“慊”,指满足,满意。因以后还要讲“慊”的本字,这里也不再多说。

嗛字主要记前两个读音。后三个读音,是通假用法。嗛的小篆写法如图:

音一喑打一成语(《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嗛的小篆写法)

注:本课程中的大量通假字情况,一般会在通假用法时标出所通之字以及所用字义,但不做详细解释,详解请参见本字词条。

(【说文解字】之14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