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留言咨询我说:
“您好,想请教一个问题。
最近给我家孩子讲故事,孩子4岁半,男孩,我发现他不喜欢听结局不好的故事。
总要让你把故事的结局改了,改成非常完美的结局。这是为什么?
比如给他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狐狸把乌鸦的肉骗到了嘴里,他就很不喜欢,非要把结局改了。我就改成:狐狸觉得这样欺骗乌鸦很不好,自己出去找吃的,也找到了一块肉,送给了乌鸦。
请老师帮助我解答下心里的疑惑,感恩。”
感谢这位妈妈的信任。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孩子喜欢听美好结局的故事不是什么问题。
在4岁半孩子的眼睛里,世界还是很纯真善良的,他宁愿相信乌鸦看到肚子饿的咕咕叫的狐狸,会同情它,把肉给它吃。他也会相信,狐狸骗来了乌鸦的肉,想起它窝里还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小乌鸦时,会良心发现,把肉还给乌鸦。
总之,孩子的世界里想要多纯净美好都可以,因为您的孩子刚刚4岁半,这就是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应该有的反应。
一来说明他心地善良,二来说明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当中,生活中只有光明美好的一面。
孩子从小能有这些美好温暖的光明面,将来在他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时候,才有底气承担。
对于4岁半的孩子,倒并不着急让他一下子接受现实的世界。既然他不喜欢听结局不好的故事,那就鼓励他主动去修改故事的结局。比如大灰狼吞了小红帽的外婆后很后悔,在猎人的教育下,主动把外婆吐了出来,还帮外婆干活。这样它就不用肚皮被剪刀剪开,还要往里填大石头。
如果能够经常鼓励孩子改编故事,让他为每一个故事多想几个结尾,不但可以锻炼他思维发展的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为他将来写作文打好基础。
但如果你的孩子不是4岁半而是14岁半,那就不能只对他展现童话般的生活了。
虽然生而为人,我们都务必要善良。可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按这个规则约束自己。对于那些准备或正在伤害自己的人,要勇敢地说“不”,并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特别是当孩子在学校遭遇欺凌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让老师知道。
老师解决不了有父母,父母解决不了还有警察。
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告诉大一点的孩子,生活会有阴暗面,乌鸦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晚餐,心里很是后悔,但是它也学到了宝贵的一课,不要随便相信那些动机不良的人。
至于故事的结局,我尝试改编成了下面三个版本,不妨说给孩子听听,再问问他们怎么想?
1、乌鸦上了狐狸的当,心里非常后悔,它决定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它的孩子和朋友们,让它们以自己为戒,下次再看到狐狸时,千万不要相信它的甜言蜜语。
2、乌鸦被狐狸骗走了肉,心里非常生气,它决心要好好教训狐狸一下。第二天它叨来一块跟肉大小差不多大的石头,站在狐狸经过的树枝上。狐狸见了又想故技重施。结果乌鸦一张嘴,一块大石头重重地砸到了狐狸的头上。
3、乌鸦被狐狸骗了之后懊恼不已,它不想下次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就认真把整件事情从头想了一遍,发现是因为虚荣心害了自己。第二天,乌鸦又找来一大块肉准备喂自己的孩子。没想到狐狸吃上了瘾,还准备用老方法来骗乌鸦。当它用甜言蜜语把乌鸦夸到天上去的时候,乌鸦微笑着没有说话,只是慢慢把肉块放下,用爪子牢牢地勾住,一块块撕下来吃的津津有味。等自己吃饱了,又撕下肉块转头喂自己的孩子们。
过了一会儿才对狐狸说,狐狸老兄听你把我说的这么好,我觉得今天的肉更好吃了。说着继续大口地撕着肉块。
狐狸呆呆地看着乌鸦,默默地咽了咽口水,灰溜溜地走开了。
PS: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39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电影爱好者,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