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B计划(救市失败,启动B计划)

启动B计划(救市失败,启动B计划)

昨天,在房企做高管的老李跟我说,他想提前还房贷。

我问是不是因为降LPR,他说是,接着谈了个人情况和企业现状。本文,我结合近期的思考,给大家分享对楼市的理解和判断。

先说结论:

A轮救市失败了,大家都着急了。接下来,该启动B轮救市计划了。

本文纯干货,对你一定有启发,强烈建议耐心看完。


1

A轮救市失败


2021年8月19日,央行官网发了一篇简讯: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了许老板。

自此,恒大问题明面扩大,地产行业开启斜风细雨不须归模式,楼市价量齐跌,哀鸿遍野。

翻开去年的日历,我们看到,自年底始,掀起一轮从上而下,从小到大,从遮遮掩掩到光明正大的救市,也就是救市A计划。

但到现在,已过去10个月,结果呢?

失败了!

对这个结局,此时居然还有标新立异的网络大V,说这波救市成功了,真是侮辱咱广大群众的智商!

为什么说这轮救市失败了?理由有四个:

一,成交量下降未复苏

看上半年楼市数据就如看鬼片。

说2021年楼市差吧,但全年商品房销售额仍超过了18万亿,销售面积突破了18亿㎡。但你看今年前7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仅7.8万亿㎡,同比下降了23.1%,仅相当于去年的43%。销售额仅7.6万亿,同比下降了28.8%。

还剩5个月不到,今年大概率追不上去年的脚步。

启动B计划(救市失败,启动B计划)

成交量是复苏的最重要标志,哪怕以价换量,若能站稳,也算救市成功。但从各大房企前7个月销售情况来看,生不如死。

其中,48家头部房企1-7月销售额同比下降48.8%,仅有万科、保利发展和碧桂园3家突破2000亿,但同比增速下降了34.7%。而300亿以下的房企数量最多,占比45%,总销售额同比却下降了59.3%。

齐腰斩!

再从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来看,也很“晃眼”:前7个月达成率最好的房企也不过是46.5%,更多的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楼市成交数据不达标,说明房企自我造血功能差劲,风烛残菊摇摇欲坠。

二,房价仍在下降

用数据说话。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70个指标城市,自去年7月以来,下跌的城市数逐月递增,幅度越来越大。一手(新建商品房)房价显示的是购买成本,而二手房价才反映楼市真实状况。

其中,7月二手环比下跌数占73%,同比下跌数占87%,意味着平均8成以上的城市房价在下降。

而从房价同比涨幅看,7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价,自去年5月达到阶段性顶峰后,一路下滑。其中有22个省会二手房价低于1年前,13个省会城市低于2年前,10个省会城市低于3年前。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在售楼部打听,他们都说没降价呢?

我在上一篇文章《楼市,进入熔断时间》里分析过,这是由于全国各城,尤其三四线,严格执行限价令,即严控网签备案价,只允许你最多降价10%-15%销售,否则不给过户。你若想降价,等半年后,在原来的备案价基础上给你下降10%。

启动B计划(救市失败,启动B计划)


所以半年内,你就感受不到明显的下降。但照这个K线态势,楼价还在底部。

三,土地成交持续下滑

先看数据,2022年1-7月,开发商拿地同比下降55.6%,又是腰斩。

再看拿地的金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一二线城市,今年拿地的95%以上都是国Q央Q,或是城投公司,很难看到民企的身影。

我们在《从拿地看楼市大变天》文章里分析过,今年开始,土地市场发生了巨变,国家队进场救主,地方的亲儿子托底,民企集体躺平。

连号称抄底大王的李超人,也不过来广州拍地活动上打个酱油,连牌都没多举一次就跑了。

此外,我们还要看土地流拍率、溢价率。2022年再不要说频出地王了,能保住底价成交,能正常的左手卖右手,就很了不起了。

就算拿了地,我们看到土地基本都没动工的迹象。它们为什么集体晒太阳?

一方面,还是市场不理想,现有的存货都消化不良,哪有心思建造新产品呢?

另一方面,托底的城投公司也好,国家队也好,要么经验不足,要么得合作开发。但放眼望去,能站着说话的就剩下几个兵,大多数痛得连自己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哪还有力气接新活?

今年,长沙、郑州、武汉、天津、济南、太原、中山等二三线城市,到处可见围而不建的工地,任由杂草野蛮生长。

四,市场信心崩了

哪些人在买房?有人说当前是真爱国者。恭喜你,说到点儿上了。

买房的主要分为3类:刚需自住、改善享受和投资客。

5-6月,我们看到北京、杭州、上海、广州和深圳等,走了一波豪宅,且都是当地天花板价格。很明显,这批属于投资兼享受改善类,数量就那么金字塔尖一小撮,消化完就没了。

这就如放了一个大烟花,美丽是美丽,但5秒钟昙花一现就完了。

而对于国家极力鼓励的改善型买家,则还没蜂拥进场。为什么?因为楼市在降价啊,信心连续被爆击,早买不就成傻瓜了吗?

这个是共识:当前楼市信心比什么都金贵。所以,当你看到楼市出现一轮轮退定潮,就容易理解了。

最后是刚需客,除了信心外,他们不入手的重要原因还有:买不起。

反正已买不起,况且房价还在下降,迟买比早买划算,那为什么要现在买呢?

其实,楼市成交量下降,房价下跌和卖地腰斩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从以往规律来看,通过调控刺激是可以恢复价量的。但是,如果楼市信心崩塌,那就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意味着整体调控失败了。

而此时,竟还有人说这波救市成功了——你自己信吗?

非蠢即傻!


2

提前还贷潮


说到信心,连做了十多年房地产的老李,此刻也动心了。

8月22日,央行宣布LPR最新报价: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降为3.65%;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降为4.3%,若加上浮动加点-20BP,利率最多可降到4.1%。

这是明显的定向降息,利好房地产。相当于100万房贷30年期比上次每月少还约90元,比去年同期少还300多元,比3年前6% 的利率少还1100元。若贷300万30年期,一年则省近4万元。

尽管这么大优惠,堪比2009年房贷利率打7折,但仍抵不住提前还贷的热潮。

老李说,有银行行长也亲自给他打电话,给他2个选择方案:

方案一:换房贷银行,从甲行换到乙行,换更低利息。

方案二:过桥还清房贷,再做抵押,更低的利率。

无论哪个方案,相似点都是以高利率换低利率,比如5.5-6%换成3.7-4.3%,利差动辄打7折,有几人能抵抗得住呢?

是的,今年初起,我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开始提前还房贷了,主要理由有2点:

第一,预期信心下降,担心企业倒闭,裁员、降薪、变故等,趁现在还有点钱,提前还完或还部分,为将来减压。

第二,YH放水,各类贷款产品多起来,利率一个比一个低,把高利率换成低利率,降低还贷成本。

对于第一种,是降杠杆,稳健或是保守的做法,毕竟无债一身轻。

第二种做法,虽说也是高换低,也可降负债,但大部分选择的,却是加杠杆。比如还清房贷,再抵押出一笔金额更大,利率更低的贷款。

举个例子,过去以30万首付贷70万买了一套100万房子,现在房子涨到500万,于是提前还掉房贷,重新贷出500万X70%=350万,还掉原来不到70万的房贷,手头则多了超过280万的现金。此时,杠杆率,重新拉到3.33倍。

这便是逆市加杠杆操作,风险自然提高了。

但这也正是许多人在悄咪咪干的爽活儿。至于为什么这么干,今后有机会再分解吧。

只是温馨提醒:非专业勿模仿,切记!


3

资金空转,发不了力


救市失败,有人总结说,是因为老百姓手里没钱,买不起导致的。

这话也对也不对。

为什么呢?我们主要看3个指标:

1、M2增速

2、存款规模

3、社融和贷款

首先,看M2。2022年7月,最新的M2同比增长12%,近6年来最高峰。

这说明什么情况?钱多。

我们知道,M2是广义货币,M2=M1+居民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通俗来说,M2增多,代表投入市场上的钱多,也就是大水冲足。

自去年央妈降准降息以来,M2就连续上涨。2022年6月,M2的数量是258.2万亿,而前2季度中国GDP总量约43万亿,M2是GDP的6倍。

一句话,央妈印了超量的钱。

其次,说存款规模。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7月末,RMB存款余额251.1万亿,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提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其中单7月份,RBM存款增加447亿,同比多增1.18万亿。

启动B计划(救市失败,启动B计划)

我们再拿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来看:

7月各类银行存款增速均创新高,如居民定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增速分别高达17.3%和14%,是金融机构所有负债端科目中增速最高的科目,并且7月这两个科目分别又再度环比提升了1.0和1.2个百分点,同样也是各科目中提升幅度居前的科目。

有人觉得纳闷,为什么这样恶劣情况下,居民和企业存款仍上涨了?

主因仍是老百姓对未来没信心,不但不敢透支消费,还要压缩开支,把仅有的工资收入、活期、现金部分都定存起来,以备未来“过冬”所需,于是造成了存款量剧增的“假象”。

而企业也是,想方设法压缩开支,不扩招新人反而裁员,不扩展业务反而放弃部分,比如像新东方这类公司时刻定存18个月的工资。这类操作,自然导致企业账户存款量剧增。

不是没钱,而是不敢乱花。

最后,再说社融资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7月,社融和信贷超预期萎缩。

7月新增社融7561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3880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6790亿元,大幅低于近3年均值的10442亿元,也低于市场预期的11500亿元。

什么意思?

社融大幅下降意味着企业和个人都不愿融资,因为个人不敢消费和投资,企业不敢扩大生产和投资,都宁愿把钱存在银行账户里。

昨天,连科技大佬任正非,都在内部会议上宣讲“企业活下来”,要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华为员工,砍掉不赚钱的业务板块,哪里有钱就去哪里搞…

都内卷到这样了,对于水深火热的房地产公司来说,别说盲目扩大投资生产,连能活下来都要烧N注高香了。

而对于贷款下降,就更容易理解了,首先是楼市成交严重萎缩,新生房贷断层,其次是咱善良朴实的购房者超自觉,纷纷提前还贷,把之前的杠杆率进一步降低了。

综合上面3个数据看,总结就是:

M2增长放大水,存款增多但有钱不敢花,而社融和贷款下降,更说明全民降杠杆,节衣缩食。

逻辑有点乱啊!再压缩一下,就是:

有钱不敢花,银行资金空转。


4

房地产被放弃了吗?


不会。

我给大家先写一个小学6年级的公式:

房地产=ZF 开发商 银行 中介 上下游产业链 购房者。

房地产关联着9000万人,换句话说9000万个家庭依赖楼市,可以随意丢弃吗?

对ZF来说,尤其在地方,房地产是收入的大头,财政的大部分依赖卖地的钱,如果突然少了这块,就如大卡车掉了油箱一样。

对开发商来说,这是全民关注的重点对象,许多工作需要他去完成呢!如保交楼、保就业、物业运营、开发、拿地等。

当前最虚弱的也是他们,想社融却融不到钱,只能拿靠销售回款,是等待继续救济的对象。

对银行来说,现在变成了抱着满箱子钱到处求人贷的人,因为大水都流汇在此,巨量M2在这空转。

对中介来说,需要楼市复苏,否则就等着倒闭潮,来完一波又一波。不信,你留意一下,小区门口的中介门牌,是不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了。

对上下游的产业链来说,关联万千家公司,数千万个家庭,钢材、水泥、建材、家居、电器、装修等,大家都指望着房地产恢复,因为大量的商票还待兑换。

对购房者来说,楼市的终端在这里,指望着收楼、娶老婆、入户、上学、养老…

房地产能放弃吗?

NO!NO!NO!

房子作为社会的锚定物,是不能动摇的。无论进入实体,还是进入消费,或是金融,大家都盯着这个朴实无话的房子,反复权衡比较,终究还是提不出替代品。

就拿银行来说,占最大头的是开发贷和个贷,还有一个间接的贷款,比如与实体深度捆绑的抵押经营贷,与个人消费深度关联的消费贷、装修贷等,银行凭啥敢借你钱?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企业的品牌?个人的信誉?美丽的脸蛋?前凸后翘…

银行信贷部同志连连摇头:NO!NO!NO!

同时指着你身后的房子。

房地产终究是支柱产业,不是说放就可轻易放弃的!


5

结尾:启动B计划


而不放弃楼市,就得救起来!

当前的降息,多的只是从信贷角度出手,还只是前菜,后面的王牌仍在央妈兜里,不排除放出大杀器。

比如限贷进一步放松,刺激改善型和享受型。

就在上周,继江苏南京放松限贷吹风之后,山东济南首次创新二手房“带押过户”,无须提前还贷或垫资就可完成过户,为活跃楼市注入政策活水。

甚至限购加大松绑。如除了三四线全部取消限购,二线基本放开限购外,一线局部或大范围调整限购。

这些大招不是不可能。比如前天在上海,对临港新片区外地人,便推出缴1年个税或社保即可购房政策,成为一线城市中首个明文松绑限购的案例。

就在写这篇文章时,手机跳出一条信息:江苏常州二手房全面取消限售,以增强市场流动性…

炎炎8月,种种迹象在表明:更大力度的松绑,正从轻飘的三四线,向一二线猛烈转移。

有人说,大家早就躺平摆烂,就算松绑也救不了楼市。

以上松绑到底有多大用,什么时候能刺激楼市,我也不敢妄下结论。

但是,综合过往20多年楼市轨迹,我敢笃定的是——

任何一个救市周期都有几套计划,若A计划失败,还有B计划;若B计划也失败呢?自然还有C计划D计划…

总之一句话,中国救市的终极目标是:

救市成功。

无论任何代价,一定会确保救市成功!


原 创 精 文 推 荐:


行业热点:

《2022年楼市》 《警惕一线弹涨》

《楼市彻底变局》 《楼市熔断期!》

《拍地大变天》 《美国加息记!》

《牛人谈买楼》 《今年像2014!》

《12万亿!不是2008年3倍那么简单》

《少林寺进军房地产意味什么!》


涨跌秘密:

《房价会跌还涨?》 《西瓜换房记!》

《安倍与中国楼市》

《广州向南房价天花板》

《房市下跌放水,眼睁睁二八分化加剧!》

《楼市下跌期,值得追高吗?》

《广州房价为何涨不过深圳?》


地产牛人:

《朱荣斌辞职》 《碧桂园莫斌》

《王健林亮剑》 《许家印委屈》

《杨国强的梦》 《郁亮过冬记》

《李嘉诚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