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排球打的手疼(他们,把气排球玩出三个境界)

打排球打的手疼(他们,把气排球玩出三个境界)

气排球比赛现场。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7日讯(记者万文伯 通讯员胡健) 9月4日,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成年人气排球比赛在武汉体育馆开赛,来自十个城区的26支队伍、236名选手参赛。来自中老年组、现年59岁的张春恒曾多次参加“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在球友中非常受欢迎。张春恒根据多年玩气排球的经验,总结出气排球的三个境界:一是“打得好”,二是“打得巧”,三是“打得妙”……

境界一:打得好

来自女子中老年组江汉队的范卫红就是“打得好”的代表,玩气排球已有8年的她对记者表示:原先喜欢玩排球,由于气排球比排球更轻、更大,有些技术动作和技战术不一样,她刚开始接触时不是很适应,总是用力过猛,但后来她掌握了几个窍门:受空气阻力影响,在天气干燥时发球不能太用力,而在天气潮湿的时候是可以加力的,发球能力强的人往往可以很好地控制这一点。范卫红坦言,当天那场球让她们玩得很开心,她们愿意向对手学习,希望下次比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来自女子青年组东西湖队的马青今年只有35岁,2016年,她在单位组织的气排球比赛中第一次接触该项目。相比中老年组,年轻的马青活力、冲劲十足。马青向记者介绍,她第一次接触气排球时觉得球像海绵一样又软又轻,打气排球不会出现手疼的现象,因此喜欢上了气排球运动。马青坦言,在2017年的一次单位的气排球比赛中,她们13:15惜败,从那之后的一年里,她们专门请来气排球协会的教练员,给她们系统培训,经过一年的努力,她们于2018年再次参加单位的气排球比赛,成功打入决赛并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马青对记者说:“其实我们的目标是冠军,正是这个目标让我们一直取得好成绩”。

打排球打的手疼(他们,把气排球玩出三个境界)

气排球比赛现场。长江日报记者余倩 摄

境界二:打得巧

来自男子青年组硚口汉江湾队的周行今年只有26岁,是退役专业排球运动员,这位身高超过两米、英气十足的小伙子曾在2017年打过世界U23男子排球锦标赛,并取得世界第八的好成绩。周行向记者介绍,他们的队伍10人中有7人是专业排球运动员退役,平时他们会在各大高校教老师和学生打气排球。由于他们平均身高在1.9米左右,普遍专业基础较好,当天的比赛,他们取得了冠军,他们是胜利者。周行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当天也都在中老年组的参赛队伍里。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加上他自己也想恢复当运动员时的身体素质,周行选择了在退役后开始打气排球。周行说:“我觉得排球和气排球这两个项目可以相互吸引爱好者,我是因为排球而喜欢上了气排球,而我身边还有很多零基础的朋友是先接触气排球,后来开始逐渐喜欢上排球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来自中老年男子组黄陂队的乐小锁向记者表示,气排球给他带来的最大的快乐是结交到了许多球友,除了当天的比赛,他每周都会在中午休息时约队友们打球,已经持续了9年左右。乐小锁坦言,当天的比赛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球友们在一起打球的乐趣。“这是一个团体项目,我觉得队友间的默契配合比个人水平更重要”,乐小锁说。

境界三:打得妙

总结出气排球“三大境界”的张春恒向记者介绍,气排球不是一项个人运动,而是集体项目,他们在赛前特意把球打得好的精英们都分散到了各个区,让他们去带动、影响每支队伍,让每个参赛队都能取得好成绩。“我们不希望只有一支精英队伍‘一枝独秀’,而是希望‘遍地开花’,让每名队员都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热爱气排球”,张春恒说。

武汉市气排球协会会长王耕就是“打得妙”的代表。今年已有59岁的王耕,说自己是“玩了一辈子排球的人”。王耕表示,他在2013年左右开始接触气排球,2014年开始组织气排球比赛。据王耕介绍,气排球项目的专业程度没有排球那么高,在羽毛球场地上就可以进行,男子组球网高度只有2.1米,女子组球网高度只有1.9米。气排球规则更加开放,更容易上手,运动量小,玩的时候不容易受伤,趣味性强,男女老少等各个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参与进来。王耕表示,他们组建的武汉快乐排球俱乐部曾多次举办过包括“迎新春杯”、“中秋杯”、“教师杯”等业余比赛,吸引了众多业余爱好者。近几年,他们当中球打得好的精英们经常会到各企业和高校,给员工和老师、学生们培训气排球,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每年都会举办教职工气排球比赛。王耕说:“这次市运会的气排球比赛,我们有意在当中选拔出人才为后面省里的比赛做准备,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气排球运动中来”。

据武汉市气排球协会副会长于海介绍,6年前左右,年轻人开始陆陆续续加入他们的队伍,他们当中有此前打过排球的,也有完全从零基础开始接触气排球的。于海表示,由于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繁忙,平时很少运动,他们比老年人更需要锻炼身体,而气排球这种运动量不大且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非常适合他们。

【编辑: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