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怎么评分水花标准(全红婵5跳拿了个3个满分,意味着什么)

都说全红婵是天才少女,零水花。但我看跳下来的时候,明明有水花呀,这打分标准到底是什么?

物体掉落水中,没有一点水花,那是不可能的。跳水项目中的零水花,是指入水的时候,没有溅起第二次水花,并且水花很快消散。

要想知道全红婵的成绩到底有多惊艳,咱们得先知道“压水花”到底有多难。跳水运动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奥运项目了,一开始的跳水运动,也很简单,就是站在一个特制的跳台上往下跳。

直到1972年,一名苏联运动员咋入水的时候有意把水花压倒最小。裁判席一看,这动作真优美,入水还没有水花溅出来,打个高分。其他的运动员一看,他为什么这么高,于是都开始模仿,这个压水花的技巧。而压水花也成为了跳水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评分标准之一。

咱们都知道,跳水一直是咱们国家的强项,在之前的奥运会项目当中,跳水项目总共有56块金牌,咱们就包揽了40块。实力完全不逊于乒乓球队。不管是高敏还是伏明霞,陈若琳,郭晶晶,每一届跳水皇后,都能做到“零水花”。

要是你以为这件事很容易,那看一下隔壁的菲律宾炸鱼队,就能让你感受到世界的参差。说到这里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零水花”,但有的人入水之后,水花都能溅到观众席上呢。这压水花的技巧到底是什么?

首先,这个压水花是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运动员在入水的时候,会排开与自身体积相同的水。这些被排开的水其实就是以水花的形式呈现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体积越小,水花就越小,但如果相同体积的两个人在入水时的姿势不同,那水花的大小也会不一样。因为入水时的速度与水接触的面积,都会影响到水花的大小。

那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入水姿势呢,可能很多人会说,应该双手合十,身体崩成一条直线,趁水不注意,一个猛子扎进去。但其实这样子,水花会很大。因为当楔形物体落入水池时,水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寻找出路,就会往上溅起,形成水花。所以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之后,运动员和导师们发现,方形物体坠入水中后,水也会往压力来源的方向寻找出路。但是由于受到挤压,水四周还是水。它就会被周围的水反向挤压,因此,只有一小部分水,会沿着方形的边缘向上溅起,这也就是零水花的秘密。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跳水打分,并不是完全看水花的大小。每一套跳水动作,都有不同难度系数。但不管是三米跳板还是十米跳板,一整套动作其实都分为五个部分:站姿、助跑、起跳、空中姿势、入水。当然细分的话,还要看直体、曲体、抱膝这些空中姿势是不是标准。双人的话,还要看是不是整齐等等

但是你想,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大概也就一两秒,不仅要完成身体的转动和停止,还要保证垂直入水的姿势、压水花,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想要跳水成绩优异,首先,肯定要有一个体积不能过大,肌肉匀称的细长身材。

全红婵之所以被称为天才少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在身体条件方面的天赋。但是这块金牌的背后,她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同一年龄,同一批次的运动员中,全红婵训练的时候是最投入,最刻苦的。

在奥运会选拔会上,全红婵有一个动作失误了,她回来之后就每天加倍训练。为了控制体重,她们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称体重。成年人减肥都不容易,何况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呢。她们需要更大的毅力,去克服吃的欲望。正是这种刻苦和努力,才让我们看到一个入国家队不到一年就能够刷新世界纪录的天才少女。

这次奥运会的10米跳台上,全红婵5个动作的总分是477分,而她拿到了466.2分。其中3个动作满分高出第三名90.8分。也就是说,她哪怕都不跳最后满分的那一下,金牌,银牌也是被我们中国给包了。

这个总分也是打破了陈若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477.7分,再次印证了中国跳水梦之队,在这一领域的统治地位和绝对实力。其实不管是黑马还是天才,运动员的成绩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得来的。成功等于实力加努力。在这次东京奥运会期间,网友们的关注度和热情都很高。的确,慕强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喜欢看到刻苦训练的运动员在台上为国争光,当然,也注意到了很多没有拿到金牌,但依然闪闪发光的运动员。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给运动员塑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也有责任区保护他们,尽情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