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巾观众(《红头巾》叫好又叫座:粤剧史上首个诗化的情感叙事的剧目)

“晚黑捱过天光晒,一朝捱过云开埋”……8月4日19:30,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岑海雁、国家二级演员朱红星、翟春燕,优秀青年演员唐思果,以及国家一级演员冼鉴棠联合主演的新编现代粤剧《红头巾》,作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入选作品,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精彩上演。

红头巾观众(《红头巾》叫好又叫座:粤剧史上首个诗化的情感叙事的剧目)

粤剧《红头巾》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粤剧院、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文广旅体局联合重点打造,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艺术家张曼君执导,国家一级导演莫非编剧,入选《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2018-2021年)》、佛山市委宣传部2019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该剧2020年8月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随后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巡演,好评如潮。

红头巾观众(《红头巾》叫好又叫座:粤剧史上首个诗化的情感叙事的剧目)

粤剧《红头巾》浓缩了一个南洋闯荡史,是一群底层的、平民的、悲苦的女性闯荡史。剧组用纪录片作为暖场,让观众对剧目创作以及“红头巾”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剧中,曾小敏饰演了命运多舛、历经磨难的红头巾“带好”,她不仅展示了粤剧传统唱腔和身段,还将真情融于角色,出色地演绎了三水弱女子一步一步坚毅成长成为红头巾新一代领头人的艰辛历程,讴歌了女性、讴歌了中国精神,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台下掌声不断。此外,该剧舞美设计简约又不失诗意,表演融入了现代舞蹈、舞狮和说唱等特色元素,特别是“船底舱”“建筑工地”“走难”等一系列的女性群体舞蹈,让人感受到澎湃的情感表达。主创团队还根据不同角色的文化背景,设计了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服装和音乐,如带好和众姐妹拜辞北帝离乡,舞台画面呈现的是观众熟悉的岭南风貌;而到了新加坡,尤其在“三介旯婆”招工和“三报童”报捷场景中,南洋风味的着装和表演令观众眼前一亮。

红头巾观众(《红头巾》叫好又叫座:粤剧史上首个诗化的情感叙事的剧目)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粤剧研究专家董上德观看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红头巾》称得上是粤剧史上首个诗化的情感叙事的剧目,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剧故事性不强,但人物形象却‘立’得起来,这要归功于其首创的诗化的情感叙事。譬如带好下南洋的动力是为了赚哥哥的学费。带好通过唱词揭示了她孤苦无依之际被哥哥收养,之后在生活中与哥哥建立了亦兄妹亦情人的关系,后来哥哥在抗战中阵亡,她与公鸡拜堂明志。“哥哥”直到全剧终都没有在舞台上出现,但却让人感觉其一直在带好心里,通过情感关联与情感叙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让带好与哥哥的形象更加丰满。

红头巾观众(《红头巾》叫好又叫座:粤剧史上首个诗化的情感叙事的剧目)

董老师同时还表示,《红头巾》还是一出近年创排的、少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而群众又喜闻乐见的粤剧。首先,该剧不但题材本土化,而且在剧情细节处理方面也富于岭南特色,如“带好”与公鸡拜堂时,画外音喊的是“一拜北帝,二拜三江“,就真实体现了珠三角地区的民间信仰。其次,“带好”“惠姐”等几位主要人物也很契合岭南女性的独特气质:坚忍、顽强和乐观,以及强烈的家庭观念,为了家庭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再者,全剧的唱腔设计完全遵循粤剧的传统,而专门为女主角“带好”设计若干唱段,既强化了情感叙事,也符合粤剧编剧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叙事时间跨度很大,编剧巧妙地通过两段说唱来衔接,这两段说唱不但交代了剧情,也让剧情发展更紧凑。最后,该剧还充分体现了悲喜交乘,以喜衬悲的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追求。董老师说,“粤剧不能故步自封,应该作多元化的尝试。《红头巾》在这方面可谓饮了头啖汤。”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钟永红 通讯员 祝燕彩

图片由广东粤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