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最近很多妹纸们在找关于上官婉儿怎么死的的解答,今天尹编为大家找到10条解答来给大家细心解答! 有98%高端玩家认为上官婉儿怎么死的_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1.上官婉儿最后怎么死的?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婉儿本是个聪明人物,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凑巧李隆基入宫,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申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


2.历史上唐宫燕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是在唐隆政变中被杀。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年7月21日 即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 。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的妃嫔,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获罪遭诛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得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可谓才华绝代。中宗年间,封为昭容,执掌朝纲,权势日盛,左右朝政,期间大设修文馆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引领一代文风。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 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在祖父上官仪被武则天诛杀后,凭借着文采获得了武则天的垂青,并逐步成为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武则天退后后,又嫁给唐中宗李显,并专掌起草诏令。随着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权利日盛,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诛杀。“历史的上官婉儿非常‘八面玲珑’,但在那个时代,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不这样做根本无法存活。”杜文玉说,在他看来,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尤其是墓志的出土,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3.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景龙四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因皇帝死得仓促,本是没有遗诏的。因此,向天下颁布的“遗诏”内容如何,就有很大学问。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了一份遗诏。在该遗诏中。皇子李重茂即位天子,韦皇后以皇太后摄政,李旦辅政(可简称为“上官版遗诏” 。韦后不满意,他们是不会喜欢看到李旦参知政事的。于是强行更改遗诏,改李旦为太子太师。
至此,韦后党与李唐宗室党的斗争已趋白热化,又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势不可免。李唐宗室率先发难,景龙四年七月庚子(二十 日
(7月21日 ,李旦之子李隆基(即唐玄宗 ,发羽林兵,尽诛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李隆基入宫,上官婉儿率众宫女,秉烛列队迎接,并且拿出自己当初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的那份“上官版遗诏”(以证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 ,让刘幽求为自己在李隆基那里说情。李隆基不许,“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遂斩上官婉儿于旗下。


4.唐朝的上官婉儿,最后是因为什么被杀的?

上官婉儿确实非常厉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武则天信任她重用她 ,后来李显继位,依然非常的倚仗她,让她帮助处理公文等等。那这样一位厉害的人物,最后因为什么被杀的?小编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贵为昭容,理应深居后宫,却干预朝政。上官婉儿是先皇武则天的左膀右臂,对于朝政之事,了如指掌,因此,在李显继位后,她依附于李显和韦皇后,还被李显封为昭容。李显虽为皇帝,但是生性软弱,韦后与安乐公主一度干政,李显也无奈,因此处理朝政之事几乎都交由上官婉儿去做。 其次,上官婉儿的存在,对李隆基的上位,构成极大的威胁。在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之后,上官婉儿就倒向了太平公主,她为了阻止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阴谋,与太平公主联合写了一份诏书,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太子,登基为帝,但是这个时候,韦皇后篡改了诏书,想要效仿武则天,自己称帝。后来李隆基带兵赶来,上官婉儿开门迎接,李隆基抓住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把上官婉儿和韦后她们都给处死了,一代才女就此陨落。 最后一点就是,李隆基知道上官婉儿的厉害,担心她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联合起来,那么,他们李唐的天下将被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所把持。还有就是,李隆基自己想要称帝,上官婉儿是他称帝路上的绊脚石,因为上官婉儿手里的那份诏书,所以要想名正言顺,就必须杀了上官婉儿,防止她日后与太平公主联合起来,继续霍乱李唐江山。 总之,最大的原因就是,上官婉儿阻碍了李隆基日后登基的道路,所以上官婉儿必须死。


5.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是被斩首了吗?

这里 有 上官婉儿的 生平,她是被 斩的


6.上官婉儿死时多大

出生日期:公元664年 逝世日期:公元710年7月21日


7.雍齿怎么死的

老死或者病死……这家伙命好,不但没遭殃还封了个侯…… 附: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好友,从小一起张大,但此人非常卑鄙,不断的陷害刘邦。还帮助项羽害得刘邦差点丧命,项羽有一次要杀刘邦的老爸就是他出的主意。 后来刘邦成为皇帝,大封自己喜欢的人和同姓亲友,一些人开始窃窃私语了,很多人不服,张良说他封分不均。张良问他最讨厌的,一生最恨的,群臣都知道的那个人是谁?刘邦说:雍齿啊。这家伙和我积怨很深,曾多次使我难堪,使我受辱,很想杀他。 张良说:好,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于是,刘邦赶快下令封雍齿为什邡侯。一方面叫丞相御史办理定功行封手册,一方面置酒, 亲自款待雍齿。


8.唐代才女上官婉儿为何惨遭黥刑

上官婉儿被施黥刑(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真正的原因,野史中多有猜测。 上官婉儿天生妖冶艳丽,秀美轻盈,天生聪秀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36339,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尤其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 对于武则天身边的人来说,他们实质不过是玩物而已,在这样的情形下,同病相怜的张昌宗和上官婉儿之间产生了爱情。 上官婉儿与张昌宗的私情很快就被武则天发现,她不舍得处置张昌宗,于是上官婉儿就成为发泄的目标,虽然逃过一死,仍然被处以黥刑。 唐代这是一种比较轻的肉刑.黥面就是墨刑,周代五刑的第一种。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同劓、宫、刖、杀相比,黥面显然是最轻微的。但是,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因此,人们把它列为酷刑之一。最初,墨刑的施行方法是用刀刻人的皮肤,然后在刻痕上涂墨。 受过这种刑罚的人脸上会留下黑色的字迹作为犯罪的标记.这样不但是肉体受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污辱!所以这种刑罚对于上官婉儿这样的才女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在传说中,上官婉儿请求行刑人以朱色刺纹,从此她的额上有了一朵朱红的梅花,反而平添几分风姿。实际上,婉儿和行刑人既不可能、也不敢在武则天的面前做这样偷天换日的勾当。刺青应该还是被不折不扣地施行了的。不过梅花妆也确实是她的发明——这是以金银箔制成梅花贴面额的妆法,倒很有可能是她成为唐中宗嫔妃后为遮掩刺青的发明。另一项与黥刑有关的发明则是发型。为了遮挡疤痕,上官婉儿创造了一种卷曲的发髻,号“上官髻”。 野史中除了张昌宗之外,另一种说法则与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薛怀义有关。据说薛怀义失宠后前去求见武则天,上官婉儿知其失宠而不予通报。怒火中烧的薛怀义便一把火烧掉了奢华的明堂。武则天追究根由,便给了上官婉儿黥面之罚。


9.请问历史上傅瑶是怎么死的

傅昭仪(?—? ,汉元帝妃嫔,汉哀帝祖母也。父亲为河内温人,早逝,母亲改嫁为魏郡郑翁妻,生男郑恽。傅昭仪年轻时为上官太后(上官皇后 的才人。汉元帝为太子时,傅氏成为妾待。汉元帝即位,立傅氏为婕妤,甚有宠。傅婕妤为人有材略,善于为人处事,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傅氏生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刘康。刘康有材艺,很受父亲汉元帝的宠爱。汉元帝宠爱傅婕妤,而冯婕妤也被宠幸,生中山孝王。汉元帝想给两位婕妤特殊的地位。于是汉元帝以二人皆有子为王而自己尚在,两位婕妤又不能称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赐以印绶,昭仪的地位在婕妤之上。 汉元帝逝世后,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十年之后,刘康逝世,其子刘欣为王。刘欣生母曰丁姬。傅太后亲自抚养刘欣。等到刘欣长大时,汉成帝无后嗣。当中山孝王刘兴尚在。元延四年,刘兴及刘欣皆入朝朝见天子。傅太后多以珍宝赂遗昭仪赵合德及帝舅票骑将军王根,暗地为刘欣求得皇位继承权。赵昭仪和王根见上无子,为了长远打算,两人为定陶王刘欣多加美誉。汉成帝也很器重刘欣。第二年,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 月余,汉成帝立楚孝王孙刘景为定陶王,奉定陶恭王刘康的后嗣。太子刘欣议欲谢,少傅阎崇以为:“《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为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玄以为当谢,太子从之。诏问所以谢状,尚书劾奏赵玄,左迁少府,以光禄勋师丹为太傅。下诏傅太后与太子母丁姬自居定陶国邸,下有司议皇太子得与傅太后、丁姬相见不,有司秦议不得相见。 不久,成帝母后王政君欲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汉成帝说:“太子丞正统,当共养陛下,不得复顾私亲。”王太后说:“太子小,而傅太后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于是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安养太子,独不得见面。


10.唐朝皇帝李旦怎么死的

唐睿宗李旦
(662年-716年 ,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唐中宗同母弟。 李旦早年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于嗣圣元年
(684年 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后复封为相王,参与神龙政变。景云元年
(710年 ,唐隆政变,李旦被再次拥立为皇帝。他宠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干政,与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
(712年 ,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李旦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但真正掌权仅有两年,称太上皇四年。开元四年
(716年 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