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发布通报,张某事件处分决定引关注,教育机构应积极调查处理

6月21日,四川大学发布了一份情况通报,涉及在读硕士研究生张某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不当言论和他人视频的事件。校方认定该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鉴于张某获得谅解和双方和解的情况,决定给予他留校、留党察看处分。这一决定虽然没有开除学籍,但也处于开除的边缘,引起了广泛关注。360截图20230622091447555.jpg
根据《四川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相关规定,留校(党)察看是一种仅次于开除的处分措施,设定了明确的察看期限和再次考察程序。
校规规定,被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如果在察看期间没有违纪行为,将按程序解除处分;如果在察看期间再次违纪,将被开除学籍。党章也规定,坚持错误不改的情况下应当开除党籍。
因此,无论是校规还是党章,都给予了当事人在后续表现方面留有观察的机会。张某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道歉声明中提到“以实际行动改正”,这不仅是受到公众的关注,也应该得到校方的明确监督。从这个角度看,此事并没有完全结束。
同时,四川大学的通报明确表示已核查了该生的“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接收过程”,未发现违反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的情况。这样严谨的表述部分披露了之前外界对张某保研阶段与四川大学相关的调查结果。
然而,涉及张某本科所在学校的河南大学选送阶段可能还需要该校给出调查结论。此外,还有涉及张某高中阶段校园霸凌情况的问题,这也是四川大学通报后需要相关学校回应的一部分。据报道,张某曾就读的学校已采取应对措施,北师大大同附中回复媒体称将了解张某校园霸凌情况后采取进一步行动,而河南大学则紧急删除了官网中涉及张某的推送内容。
如何妥善处理这一事件对于突然卷入其中的几所学校来说是一个考验。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是正确的,治病救人也是必要的。对于这个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涉事机构和部门应该对所涉阶段的情况进行负责任的核查,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个案处理。公共治理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各种数据的便捷汇总,不可避免会引发一些误解,因此更积极地应对总是比遮掩回避更合适。
之前江西“指鼠为鸭”事件的最终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已经引发的各种陈年旧事,进行各自调查的权威结论是必要的,尽最大可能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不要让网友长期处于猜测之中。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当事人受到未经证实消息的伤害,也表明了对待事件的负责任态度。
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前提是搞清楚基本事实。实事求是,而不是要求过高。新华社关于四川大学通报的微博下已经有数万网友留言,要求全面查清事件的呼声并没有因通报而消弭。涉及多家教育机构的情况,各自应该积极承担调查责任,坦然面对分内的任务,共同为事件的最终解决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