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结束了自己的跌宕人生。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小平同志亲夸他为“一代战将”,杨尚昆也题词力赞“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可在前妻韩岫岩的心中,王近山却是将亲生女儿拱手让人、造成母女分离的元凶。

身为开国中将,王近山为何会将亲生女儿拱手让人?若真如此,有错在先的王近山,又是为何不奢前妻的原谅,而是在临终之际留下遗言,不许前妻参加自己的葬礼?

你打!你大胆打!

1946年8月,本着鱼死网破之心的蒋介石对晋冀鲁豫解放军发动猛攻。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蒋介石

14个整编师、38万多人的强大兵力尽显蒋介石对“必赢”的渴望,而我军由于将将打完陇海战役,正处人困马乏,弹粮两缺的尴尬处境,全军四个纵队的人数也仅有5万人。

如此悬殊的兵力,这仗该如何打?

刘伯承和小平同志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目标:集中火力,歼灭国民党军的整编第三师。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刘伯承和小平同志

这绝对不是冒失激进,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最佳结果,也是致胜扭转战局的关键。

因为整编第三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仅参加过远征缅甸的对日作战,还有着精良的武装力量。

坐享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这支队伍却有一个致命的弱势,那便是队伍的领导人—赵锡田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赵锡田

他自诩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生,又是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外甥,所以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极尽自负狂妄。

眼高手低是赵锡田的弱点,于是刘邓认为,从其入手,并以坚决果敢的进攻取得胜利,那么战局就会被扭转,打破被动的局面。

这是一步险棋,若是失败或者稍有失手,5万大军就会血流成河,造成中原战局满盘皆输的恶劣局面。

因为此战太过凶险,所以在刘邓将此意图告诉各个纵队司令的时候,听到的大多都是不置可否的不支持声。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刘伯承和小平同志

这并非是因为解放军战士们怯战,而是此战无异于虎口拔牙,有太多的风险和未知。

但在一群反对声音中,王近山却嘹亮地喊出了一句“首长,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纵队吧”。

一语震惊四座,而王近山依旧“语不惊死人不休”,在众人面前直接立下军令状“我们纵队和敌人的整三师干,保证坚持到最后一刻,即便全纵队打光了,我们也要对得起党,更不能辜负太行山的父老乡亲”。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在人数的巨大悬殊之前,王近山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底线就是坚持至战斗的最后一刻,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

王近山的掷地有声让一向感情内敛的小平同志也激动了起来,大声地说出一句“好样的,我支持你”。

人群中发出了掌声,而刘伯承也对王近山说出了一句“你打,你大胆打!”

余下的纵队司令也全部做好准备,如若发生不测,立即率部顶上,坚决不能让进犯的敌人如愿以偿。

1946年9月5日的深夜,战斗的总攻在大杨湖打响。

作为一个拥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大杨湖村南水塘省长的茂密芦苇,成为了一道天然屏障。

也正是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大杨湖得到了赵锡田的青睐,将整三师战斗力最强的第二十旅五十九团放在了这里。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赵锡田

而这便是王近山的目标。

在战斗正式打响之前,刘伯承亲临前线,而王近山也正如自己承诺的那样,率领部下以波浪式的冲锋向大杨湖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战至9月6日,王近山所率领的纵队已经将五十九团余下的兵力压缩在一片院落。

为了取得胜利,王近山果断投入无数不多的预备队,就连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都投入了决战。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团结的意志和必赢的决心,让王近山赢下了这一战,整编三师的部队出现了致命的缺口,而其他司令率领的纵队也迅速出击,利用战略对余下的残敌进行分割围歼。

耀武扬威的敌人被打得落花流水,而嚣张跋扈的赵锡田也在整三师全军覆没的情况之下,束手就擒。

王近山成功扭转战局,切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力量,盘活了这场战局,也为解放军的胜利及休养生息创造了条件和时间。

小平同志因为这件事情对王近山留下了深刻印象,在40多年后评价王近山勇立军令状一事,依旧赞其为“革命的英雄主义”。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小平同志(右)

对于中国革命而言,此战的历史意义不同凡响,但对于王近山而言,这却只是他卓越功勋中的其中之一。

全歼日军观战团

早在1943年的时候,王近山就立下了显赫战功,被全歼的军队还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组织的“皇军军官观战团”。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冈村宁次

对于日本来说,这是他们的巨大损失,但对于王近山而言,却真的是意外收获。

1943年10月,王近山奉命率领一个团2000多人的力量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领命之后,王近山丝毫未有耽搁,甚至在夜里也会急速行军,很快就到了韩略村一带。

考虑到将士们辛苦,而此处的地势又非常险要,于是王近山就组织将士们休息一下,而派遣侦查员勘察周围情况。

“司令员,村旁的道路上经常有日军经过,并且此处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咱们要不在在此处‘瓮中捉鳖’一下?”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王近山没有犹豫,当即就决定用伏击战给日军一些颜色看看。

于是在10月24日的凌晨,王近山手下的4个连队,隐蔽进入庄稼地,等候敌人的来临。

而鱼儿也很快上钩。

上午八点,三辆小汽车和13辆卡车组成的日军车队,进入王近山部队所在的伏击圈,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而随着王近山的一声令下,六连随即打响第一枪,而埋好的地雷也用接二连三的爆炸,掀翻了一辆又一辆日军汽车。

突遭袭击的日军官兵慌忙应战,但因出乎意料根本组织不起有效地抵抗和反击。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王近山精准捕捉到了这一点,在敌人依旧乱作一团的时候,迅速吹响冲锋的号角,用将近3个小时的战斗,全歼180多名日军。

伏击战胜利结束,而王近山也继续带领着部队朝着延安的方向前进。

可自始至终,王近山都不知道自己伏击的是谁,直至战后我军打扫战场缴获的文件,才知道王近山用一场伏击尽灭的是日本军队中不可一世的“皇军军官观战团”。

1947年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面对汝河南岸的堵截部队,王近山和肖永银大吼一声“狭路相逢勇者胜,六纵队的所有人都给我听好,杀出一条血路,强渡汝河”。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因为这号命令,全军上下的步枪上都装上了刺刀,而每一颗手榴弹也都掀开了盖子。

战士们没有丝毫的犹豫,而王近山再一次创造了不可能,跨过了这道险恶屏障,为全军在南岸打开了一条十公里的通路。

1948年6月,粟裕率野战军与敌人大战豫东,而王近山领到的命令是夺取有着“兵家必争之地”一称的襄阳。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粟裕

在详细研究过地势地图之后,王近山将“撇山攻城,主攻西门”的方案上报刘伯承,使得刘伯承当即喜笑颜开,说出一句“襄阳已是我军的囊中之物”。

可在战争之中,王近山也有一次不幸受伤,可老天却对其眷顾,将一对姻缘送到了他的面前。

那便是照顾王近山的护士—韩岫岩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韩岫岩

出生于1915年的王近山,家中很是贫困,所以他很早就被送到地主家帮工干活,以此来补贴家用。

在最应有父母陪伴的年纪,王近山得到的却只有忙不完的工作,但他却没有在日常的琐碎中磨灭掉自己的理想,而是在得知红军队伍招人的时候,毫不犹豫的辞工报名。

部队中的战友情,温暖着王近山的心,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依旧渴望着一份真情,能够与自己白头偕老,相守与共。

无可弥补的感情裂痕

1938年神头岭战斗爆发,参战的王近山不幸受伤,被送进了129师医院治疗。

负责照顾他的正是韩岫岩。

双方对彼此一见钟情,同在住院的陈锡联看破了两人暗生的情愫,于是在暗中牵线搭桥,最终喜结良缘。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与陈锡联

结婚的当天,王近山骑着大红马来到医院,把韩岫岩拉到了马上,以极其浪漫的形式开启了一段美好姻缘。

结婚之后,王近山毫不掩饰对韩岫岩的爱,夫妻关系甚是和睦,也在1953年的初冬第六个孩子。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与韩岫岩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结束,王近山便给这个女娃取名为王援援。

韩岫岩看着女儿可爱的小脸幸福极了,可为人之父的王近山却是心事重重,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句韩岫岩绝对接受不了的话。

“这个孩子,我已经许诺送给朱铁民了”。

朱铁民是王近山的司机,在朝鲜战场上,多次冒死保护父亲,而他的妻子却身患肾病,两人结婚多年,膝下却一个子女都没有。

王近山便想着送一个孩子给他。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一家

他知道宋铁民两夫妇一定会对这个孩子好,但他却忽视了没有一位母亲愿意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拱手让人,即便那个人救过自己丈夫的命。

韩岫岩不同意,可王近山却在王援援两岁的时候,将其交给了宋铁民,并且说“孩子可以跟着你姓,我每个月给你40元钱做生活费”。

自己的女儿,王近山当然也有不舍和心疼,但是看着孤苦伶仃的宋铁民夫妇,王近山却还是狠下了心。

可为了这个决定,王近山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韩岫岩开始不停地和他争吵,次次都是强词夺理,但王近山每次都想着是自己有错在先,对妻子的责怪和怨愤全盘接受。

可这并不是结束。

争吵会恶化夫妻关系,而裂痕产生之后,随即而至的就是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因为王近山喜欢跳交际舞,韩岫岩因为对其不满,自是不会与他共舞,但她又不愿让王近山与别的女子作伴,于是就将自己的亲妹妹接到家中,由她陪王近山跳舞。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图片源自网络

可即便是自己的亲妹妹,韩岫岩也止不住自己的猜忌之心,一纸诉状将王近山告上了组织。

妹妹韩秀荣因此被妇联的同志带走,发落到遥远的边疆工作。

可即便如此韩岫岩依旧不肯作罢,最终此事闹到了中央。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一家

韩岫岩在1964年的时候,收到了一纸离婚书,而王近山却被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被安排至河南周口地区的农场工作。

王近山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而是在临行前对孩子们说了一句“农场生活艰苦,你们就不要跟着去了”。

虽然自己没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是孩子们每人每月40元的抚养费王近山却没有一次落下过。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

是自己有错在先,所以组织上给予的任何处分,王近山都选择接受,在自己的层面来说,王近山不怪自己的前妻,但是因为无辜被牵扯,后半辈子轨迹直接被改写的韩秀荣,王近山却对韩岫岩无法原谅。

1968年,王近山被调回南京军区工作,直至1978年离世,就连临终也留下遗言,不希望韩岫岩出现在自己的葬礼。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王近山同志追悼会

可据王援援所述,王近山对韩岫岩也一直保持着尊重。

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从来没有说过前妻的一句不是,而总是夸赞她有多好,并时常告诫孩子们要好好地照顾韩岫岩。

作为《亮剑》中李云龙一角的原型,王近山的经历比之其经历的一切更为传奇和惊险。

这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收获(李云龙原型:离婚惊动中央,78年去世,临终遗愿不许前妻参加葬礼)

《亮剑》

甚至就连病情恶化的弥留之机遇,神志不清的王近山口中念叨的依旧是“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虽然婚姻上崎岖坎坷,但对于中国,王近山却永远热忱。

老将军一路走好,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