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关于习惯养成这件事情,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那就是一个孩子的某种习惯是否能够养成,首先取决于父母的关注程度。一般情况下,父母重视什么,孩子就会在哪方面养成比较好的习惯。比如,家长特别爱整洁,孩子的书包一般就会很有条理;家长重视书写,孩子的本子上基本不会有涂鸦乱画的痕迹;家长做事细致严谨,孩子通常也不会丢三落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父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父母在这些方面比较有经验,对孩子有要求,并且可以及时给予孩子相应的指导,久而久之家长的要求慢慢变成了孩子的习惯。

孩子在学校养成某种习惯也是如此,这取决于班主任重视什么。

我非常认同运动改造大脑的说法。因此,我希望学生每天坚持一项体育运动——跳绳。

如何把我的认知与希望变成孩子的认知与行动?

一是给孩子讲清道理。我会告知孩子和家长跳绳的好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可以提升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发育;可以磨炼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讲道理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二是给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我一开始要求孩子每天跳300个,逐渐增加到每天跳500个、每天跳800个。不管提出什么要求,我都明确行为标准,这个标准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让孩子清楚明白。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坚持一段时间,中途不轻易改变。

三是及时给孩子反馈和奖励。在习惯养成过程中,不管是及时反馈还是适当奖励,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正在被关注且一直被关注,这种感受会激发孩子运动的愿望。

我每月定期举行一次颁奖活动,不定期举行各种小比赛,都是对孩子坚持跳绳的反馈和奖励,这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自豪,也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跳绳的愿望。

四是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激励。每个孩子跳绳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每天发生的事情也不相同,班主任要及时收集素材,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还是以跳绳为例,有天天坚持跳绳的孩子,有超越自我、进步明显的孩子,有不断尝试新鲜跳法、勇于创新的孩子,有热心助人、主动帮助他人学习跳绳的孩子等,他们都可以发挥榜样作用。

通过跳绳这个小小的抓手,我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进行了润物无声的引导,让孩子对养成良好习惯产生了美好的向往之情。

五是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明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这种环境暗示会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孩子发出信息。如果孩子的班级中大多数人都跳绳,受到班级环境暗示的孩子,哪怕一个也不会跳,也会跟着跳。如此,班里会跳绳的人就越来越多,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来越强,这也正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力量。

孩子的习惯养成,关键并不在于做了多少事情,而在于能否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10日第10版

作者:郭文红